“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12-10 10:56王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

王蕊

摘  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一直传承至今,让学生“做”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两者一脉相承。认真学习、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大教育家的教学精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弄清楚“什么是做中学”“怎样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做中学;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八十年、九十年前就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应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中学数学。新的教学理念受启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两者一脉相承。因而,从小学阶段开始,让学生体验“做中学”的过程,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本文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试论对“做中学”的理解及“教学做合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什么是“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做中教的是教师。先生还讲“做”有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破坏。细细品味先生的论述,我们定会有这样的感悟:先生所讲的“做”,其实就是一种探索,一种实践,一种创新。“做数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和创新,解放头脑,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二、怎样“做中学”

如何让教师的“教数学”和学生的“学数学”的过程都统一到“做数学”的过程中,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借助教学具,在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而有些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很抽象的东西较难理解和接受。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实践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动手操作是认识的发端,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借助学具“做数学”,能破解数学中的难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教学52÷4,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为什么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借助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5捆(5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捆(1个十),十位上商1,剩下的1捆表示1个十,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两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根(3个一),个位商3。有了小棒的“助力”,学生借助直观轻松理解了算理,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又如,四年级学生研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纸片,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我们知道,如果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简单的“授——受”过程,把现成的结论或固定的方法直接搬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知识会缺乏主体性体验。教师借助教具演示,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智慧。

2. 联系实际生活,在实践中建立数学概念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践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经过分析与思考,形成准确的表象,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素养。

例如,升和毫升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借助量筒、烧杯等容器倒一倒,利用吸管滴一滴,等等,帮助学生感受毫升和升的多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建立容量的概念。再如,学生在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组织他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开展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实践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主动建构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思考获取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的更有意义,体验也更为深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数学概念。

3. 设计体验作业,在探究中发展创新能力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学做合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布置操作体验的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带给他们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学生通过完成体验作业,探索数学规律,积累活动经验,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笔者布置学生课后记一记、走一走一千米所用的时间,数一数走一千米一共有多少步,说一说走完一千米累不累,估一估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这些探究性作业将学生带入了生活,帮助学生成功获得了千米的体验,培养学生洞察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如果没有这些探究作业,只让学生想象一千米有多长,他们是无法建立一千米的正确观念的。又如,认识了“年、月、日”的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2019年12月31日是星期二”这一信息,制作了2020年的年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月与星期、星期与日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年、月、日关系的理解,巩固了对大小月的记忆,充分体验了学习成果的实际意义,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视野和能力有所提高,感受到了学习的满足与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探索,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交流实现思维的深度碰撞和提升,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方能体验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的价值。唯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才能获得教育之幸福源泉,达到“教有所成、教有所乐”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