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一 谢均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愈发受到重视和关注。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和理念,高校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本文将对大学生班团组织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三全育人;班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
一、概述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后,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育人的重点工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由于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的不断冲击,多方压力的日趋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持续攀升的趋势,这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体系是新时代下的必然要求[2]。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班团组织的意义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要充分发扬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从而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班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和基层组织形式,与广大学生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由此,大学生班团组织在“三全”育人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学生班团组织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基础。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构成了育人机制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联系着家庭、学生和社会,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班团组织是高校重要的基层管理形式,由于其深入联系学生的特点,成为开展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载体。
第二,大学生班团组织是“全过程”育人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持续性过程,伴随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更关系到其未来的长远发展。高校班团组织作为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环境单元,将伴随其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在校学习生活过程。大学生班团组织的良好构建,增强了学生的彼此联系,保证了教育工作的完整性,是开展连续性、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第三,大学生班团组织是“全方位”育人的有力保证。在全方位多维度的育人理念下,充分发挥以高校班团组织为依托的第一、第二课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日常教学、社会实践、学生活动及素质拓展等结合起来,有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和工作开展。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班团组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的思想、学业及生活等各方面表现通常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一环。要积极创新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班团组织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1. 营造全员育人环境
全员参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大力动员家长、教师及社会参与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力度面向高校大学生广泛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高校班团组织深入学生的特点,积极动员学生干部的力量,将心理健康意识贯穿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着力营造全员育人环境和氛围。高校班团组织源于学生,可以通过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时可以基于班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对舆论进行积极导向,引领学生思想,营造育人环境。一方面,能够形成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员心理健康意识,引起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积极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求助于专业力量,进而实现从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向个人状态的积极调整转变。
2. 把握全过程分类帮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对的环境、对外部的感知以及对自我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使其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特点及个人需要。在全员参与的育人氛围下,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伴随大学生时间周期较长、且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学生班团组织,积极推进实施,进行实现全过程辅导。例如: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情况,大二、大三年级的学业完成及个人规划情况,大四年级的就业及深造情况,以及在换季阶段学生身心状态的起伏表现等。同时,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身心素质的不同,以及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的不同,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要通过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发挥学生班团组织全称陪伴的重要优势,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全过程分类精准帮扶。
3. 着力全方位联动渗透
当前,众多高校已经设立面向全体新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危机应对的意识及能力。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3]。鉴于高校班团组织深入联系学生这一特质,要以此为单位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班团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学生不仅接受度较高,同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释放自我,调节身心,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另一方面,因高校班团组织覆盖全体学生,在全员育人的环境下,能够全方位的关注到学生日常表现的细微变化,将心理健康工作渗透到每位学生,开展朋辈互助,进而形成早发现、早引导、早行动的全方位、无死角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
四、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其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要将“三全育人”思想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充分发挥大学生班团组织密切联系学生、深入学生及服务学生的特点,系统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危机应对能力,进而推进大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梁伟,马俊,梅旭成.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20, (4):36-38.
[2] 吴先超. “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8):81-83.
[3] 党宁. 论“三全”育人视野下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J]. 教育现代化,2020,7(27):95-98.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ksz201913)资助
作者简介:张若一(1989-),女,汉族,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