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09 06:10常秀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护患急诊科护理人员

常秀红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 急诊科,内蒙古 赤峰)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病因复杂多样、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为积累经验,与同行交流分享,现将800 例实施护理管理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急诊科实施护理管理的800 例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风险组各400 例。对照组400 例患者中,202 例男性,198 例女性,年龄17~78岁,平均(53.8±3.6)岁;风险组400 例患者中,208 例男性,192 例女性,年龄15~79 岁,平均(55.1±2.9)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了严重的心、肝、肾等严重疾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主要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与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和交流,将其病情详细告知,针对患者情况做测血压、吸氧、开通静脉通道、降温、包扎等护理措施。

风险组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1)在急诊科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应选取专业称职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研究、分析风险管理,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与护理管理实际工作相结合等,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学习风险管理的实施目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多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护理人员应由风险管理小组统一调配,提高其团结协作的工作能力;(2)急诊科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参加专家讲课学习开展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护理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通过桌面演练、角色扮演、预案演练、外派到大医院学习、内部岗位调整、典型案列分享等方式[1],强化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的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平和的心态,使急诊科护理人员内部形成一股“比业务、比技能、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由于急诊科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应经常培训和学习各种常见病种以及相应的护理急救流程,平时多练习操作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操作准确性;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绩效挂钩,才能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急诊科的患者多为急症,因此护理人员接到病患应快速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服务,通过交流、观察、询问家属准确判断其病情,并针对病情提供相应的救治措施,将患者送入病房后应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对其进行抢救,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的发展;(4)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尊重患者的隐私,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缓解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以此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都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将护理纠纷降到最低;(5)对原有急诊科的护理制度、流程进行梳理,以简洁、安全、高效为基本原则,调整、更新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指导,对于在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新型管理办法和新型管理技术,先组织进行内部审核、评阅,通过审核后,再全面展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具体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护患纠纷以及护患关系等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含基本医学常识教育、护理态度、沟通与协作、护理质量等方面,由于患者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调查问卷的设计注意尽量较少开放式回答模式,以情景带入的方式设计问题。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 分,>90 分为满意,75~90 分为基本满意,75 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2.0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组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及满意度分别为323例(80.75%)、69 例(17.25%)、8 例(2.00%)、满 意 度392 例(98.00%);对照组分别为249 例(62.25%)、91 例(22.75%)、60 例(15.00%)、满意度340 例(85.00%),风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风险组的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护患纠纷以及护患关系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详见表2。

3 讨论

风险管理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最早被应用到经济领域,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识别以及事前管控[2]。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是指由于患者所患疾病本身、医师服务水平、医院硬件设施、医疗设备、手术治疗方案、药品等因素引发的可能对护理环节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与预判[3],并根据情况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表1 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调查[n(%)]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 护理态度 护患纠纷 护患关系风险组 400 97.85±2.10 95.02±3.54 90.25±2.63 94.88±4.39对照组 400 80.56±5.33 80.17±3.78 77.36±1.98 83.21±5.11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4]。其中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方法是整个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常规的风险管理方法包含了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5]。只有组织内部对于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准确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对于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目标取得了一致和明确,才有可能对组织的风险进行统一的行动,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的预备,只有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对已经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才能始终保持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有效性[6]。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不仅是提高护理队伍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7]。加强风险管理,落实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防范医疗风险[8],有利于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维护并提升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

本组数据显示,风险组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及满意度 分 别 为323 例(80.75%)、69 例(17.25%)、8 例(2.00%)、满意度392 例(98.00%);对照组分别为249 例(62.25%)、91 例(22.75%)、60 例(15.00%)、满 意 度340 例(85.00%),风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组的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护患纠纷以及护患关系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护理风险的产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因护理质量而产生的投诉,赢得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改善了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护患急诊科护理人员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