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徐莉,蒋燕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较高,在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对老年人的健康关注度也在提升。老年人所患疾病大多都是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液体来治疗。静脉注射液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通过输注营养品或者对肌肉及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进行快速补充人体需要的成分。老年人输液的时间一般较长,反反复复的刺穿静脉容易对血管造成破坏,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治疗情绪。静脉留置针能够很好地代替传统钢针,可以有效的减少静脉的穿刺次数和对血管的刺激性,同时还具有减少液体的外渗的特点[1]。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不如年轻人,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静脉炎、渗出与外渗、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蜂窝组织炎、胶带/贴敷灼伤等。本科室将用程序化护理模式来对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从2018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中选取在急诊科进行治疗护理的并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100 例,作为病例进行研究观察记录留置针的应用情况。将10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对照组50 例,观察组男27 名,女23 名;对照组男24 名,女26 名。观察组年龄66~78 岁,平均(73.28±2.33)岁;对照组年龄65~79 岁,平均(72.65±2.5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输液的总时间均>48 h,且每天输液的时间超过3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每例患者输液时长>48 h;(2)每例患者每天输液时间>3 h;(3)患者能够配合本次研究;(4)患者意识清楚,没有严重的精神障碍;(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穿刺部位有皮肤病或者感染等情况的患者;(2)意识不清,沟通有障碍的患者;(3)使用强烈刺激性药物的患者;(4)因特殊情况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5)因个人原因中途选择退出治疗的患者;(6)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程序化护理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输液前:在老年患者进行输液前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计算评估,根据每个患者病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输液顺序、输液速度。再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生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使用留置针[2]。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选择健康、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粗直的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导管的静脉直径通常>3 mm。
(2)静脉穿刺过程: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留置针应该使用正规医疗公司生产的产品,且由经过正规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3]。患者手臂下垂并给其扎止血带,对即将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并让患者绷紧皮肤。先把输液管的空气排进后从15°~30°的方向进针穿刺,发现回血之后降低针头角度再平行穿刺0.2 cm。在套管进入血管之后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拔出0.3 cm 的针芯。将针翼固定后把套管送入静脉,再推出针芯[4]。在操作完成后解开止血带用无菌的透明敷贴进行固定,再用弹力绷带进行辅助固定,而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调速输液,并记录此次穿刺静脉的时间。
(3)静脉穿刺后的护理:每天都需要检查导管是否通畅,不通畅时用BD 预充式冲洗器进行冲管处理。在患者输液前或是静脉注射药物后同样需要进行冲管处理。并在输液后用5 mL 的生理盐水封管[5]。除了每天检查导管是否通畅之外还要每天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渗液、渗血、损坏、污染等现象,并做出及时的更换处理。
(4)拔管: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可疑污染、留置时间达到4 d 或是治疗结束时进行拔管。
(5)健康宣传教育:除了要细心护理患者生理状况,也要兼顾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仔细说明留置针的优点以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以方便患者积极配合护士完成良好的留置针使用过程。并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使用留置针会出现的并发症,方便家属观察患者状况并及时报告给护理人员进行处理[6-7]。
观察组和对照组以患者的疼痛程度、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比较。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没有达到最高级。观察组中有2 级和4 级的疼痛出现,其中2 级疼痛居多;对照组中有6级和4 级的疼痛出现,其中以6 级疼痛居多。通过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n(%)]
观察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92±0.06)d,显著优于对照组(2.89±0.02)d,通过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敷贴平整度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敷贴平整度例数,观察组敷贴平整的有48 例,对照组敷贴平整的有42 例。通过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通过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患者留置针敷贴平整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也逐渐步入老龄社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也在发生变化。老年患者的血管更加表浅、容易暴露,由于皮下脂肪较少且血管弹性有所下降,也因为血管周围没有组织的支持且组织的弹性变差导致了血管壁的硬度大,让静脉穿刺的难度加大[8]。老年患者多见的是慢性疾病,所以以输液居多,反反复复的静脉穿刺容易导致患者血管损伤,从而导致静脉炎,对患者带来不好的感受[9]。且一次性输液针的针头没有留置针的针头柔软,容易导致液体渗漏。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输液针更长,可以完全注入到血管之中,并且本身质地柔软可以随着血管的方向弯曲,减少了对血管壁的刺激[10]。静脉留置针可以在血管当中保留,有效减少了老年患者反复穿刺静脉带来的不良刺激。患者注入静脉留置针能够更加及时地输送药物,减轻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也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管感染。导致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护理人员操作时是否为无菌操作、穿刺的部位是否合理、导管的材质是否适合患者、敷贴是否平整、留置时间是否过长等问题都是导致导管感染的重要因素。此外,也跟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年龄和使用的药物有关系。其中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导致导管感染的重要因素,留置针一般是3~5 d 的使用时间,在使用超过4 d 后会增加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不同患者在进行静脉穿刺的部位不一样,留置静脉针也跟一次性的静脉穿刺部位有所不同。护理人员一般选取无静脉瓣、血流丰富、弹性好、粗织的血管进行穿刺,肘关节上方和腕关节上方是最常见的穿刺部位[11]。静脉直径会直接影响到静脉留置针的置管反应,护理人员大多选择超过3 mm静脉进行穿刺。老年患者容易引起下肢血栓等病症,所以在临床上尽量避免给老人使用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也有粗有细,老年患者使用较细的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炎、导管感染的发生概率,但是留置针的选取更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年龄、药物、输液量大小决定。
老年患者的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不像青年人对套管针有很好的包裹作用,老年人的血管支撑作用也相对较差,不能用简单的胶带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普通的透明敷贴和胶带效果差,胶带边缘容易卷起,敷贴也不够平整,容易导致留置针脱管。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使用中一般使用改进后的弹力绷带进行固定包裹,以此减少脱管现象的发生,对留置针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程序化的护理模式将系统化的护理贯穿到静脉置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输液之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规划不同的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状况选取最适合的留置针,采用最合适的护理方案。这为留置针的穿刺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静脉穿刺以后采用系统的、规范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操作,能够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在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时候容易引起并发症和不适感,应用程序化的护理来关注老年患者留置针操作的各个环节,以此加长留置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穿刺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