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退热治疗中的应用

2020-12-09 06:09余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利多卡因酸钠

余萍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四川 自贡)

0 引言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主要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无感染现象,且不属于肺炎感染潜伏期,而是于入院48 h 发生的肺部感染,一般是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所诱发的肺炎实质性炎症,由于感染因素的不同,其具体的肺炎表现类型也会有所不同[1]。目前已成为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疾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袭性操作较多等原因导致发生率高。国际上报道HAP 的发病率为0.5%~1.0%,而我国HAP 在医院感染中居首位,且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此病症不但使病人的治疗时间延长[3],同时增加了发热症状带来的不适。而发热能促进患者体内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患者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发生改变,进而诱发发热症状的出现。但发热对人体而言有利有弊。若患者有发热症状时,则自身免疫功能有明显增强,利于其病原体的清除和疾病的恢复。与此同时,发热也是一种病症的表现,特别是高热(40~41 ℃)时,可出现烦躁、谵语、幻觉,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所以退热治疗及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科对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的退热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 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选取,筛除标准:(1)严重禁忌患者;(2)不符合入选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者资料不全等患者;(3)G6PD 缺乏症患者以及对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药物过敏的患者。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3 月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热患者32 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中男性10 名,女性6 名,平均年龄42.5 岁,体温38.5~38.8 ℃。观察组中男性8名,女性8 名,平均年龄43 岁,体温38.5~39 ℃,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降温疗效对比试验

两组患者根据痰、血标本培养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静脉输入,对照组使用柴胡注射液进行退热治疗,臀部肌肉注射,每次2 mL(2 mL/支);观察组使用双氯芬酸利多卡因臀部肌肉注射,水剂每次2 mL(2 mL/支)或是粉剂(含双氯芬酸钠75 mg 及盐酸利多卡因25 mg),注射前用注射用水2 mL稀释。

两组分别于注射后0.5 h、1 h、1.5 h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而这个治疗期间内暂不使用其他解热镇痛药物,可饮用温开水200 mL/0.5 h,以减少干扰因素。

1.2.2 实验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的降温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降温结果对比(±s, ℃)

表1 降温结果对比(±s, ℃)

组别 例数 0.5 h 1 h 1.5 h对照组 16 0.53±0.03 1.12±0.08 1.64±0.19观察组 16 0.72±0.05 1.33±0.12 2.11±0.23 P<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现象,退热时出汗量较大、乏力。短期使用本药物,未见肝肾功能损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发热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体温调节失衡,以一种重要的临床症状呈现[5]。通过上述32例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在短时间内降温迅速,且没有出现过多药物带来的症状反应。而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速度较慢,且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症状的出现略高于观察组患者。

柴胡注射液是常用的退热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②有肾毒性;③溶血作用;④柴胡挥发油对空气、日光等比较敏感,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质,能引发心率减慢,脉搏细弱;⑤肌肉注射可致变态反应,严重时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等[6]。而这些不良反应可与个体差异、药物质量有关,因此,在药物使用前需询问过敏史及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而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剂则是由两种药物联合组成的一种针剂,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局麻药盐酸利多卡因,通过75 mg双氯芬酸钠、25 mg 盐酸利多卡因的联合使用,使其成为第三代灭酸类非甾体,进而达到强效消炎、解热、镇痛的作用,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弱,其特点为药效强、肌肉注射后1 h 可达峰值、剂量小、安全性高、个体差异小、排泄快。能明显缓解发热的临床症状,副作用相对较少[7]。同时,它也能阻断前列腺素对体温中枢的影响,达到退热效果[8]。且其解热镇痛功能有双重疗效,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由于肌肉注射不受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其浓度能在短时间内达至较高峰值,正常用量下能通过自身代谢将其完全排出[9],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使其有较快的药效、较长的维持时间。同时使炎症滑液中的药液浓度比血浆中的更高,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是肌肉注射始终会带来疼痛感,而无痛治疗现在被临床所倡导,因此,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会尽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10]。那么,其中含有的盐酸利多卡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酞胺类中效局部麻醉药,其药效能集中于用药部位,同时能降低患者全身的血药浓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组织无刺激性,且有较强的弥散性和穿透性,同时用量远远少于利多卡因一次使用限量的200 mg(4 mg/kg),吸收入血后的峰浓度也低于利多卡因中毒的最小阈值(5 μg/mL)。因此,在该剂量使用下的利多卡因,不会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造成影响,基本也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11],极大缓解了注射部位的疼痛。

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较柴胡注射液更能够显著缓解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热症状,降温效果明显。在临床护理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减轻病情及附加操作带来的痛苦。但在2012 年基药目录中却没有双氯芬酸利多卡因注射剂这一经典药物[12],希望能通过本研究引起相关人员对此药物的重视,并将此药物纳入基药目录中,以便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利多卡因酸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治猪流感有妙招
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研究进展及机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