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推拿运动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2020-12-08 20:54:57尚雯晴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活动度腰部腰椎

尚雯晴

( 鞍山市长大医院 , 辽宁 鞍山 114000 )

随着现代化工作强度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劳动逐渐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明显缩短,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等抗压能力逐渐降低,以反复发作、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腰痛疾病。因该疾病治愈难度较大,病情反复性发作的特征,虽然无生命安全,但是病人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1]。因此,为了改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收治的病人为对象,给予病人温针灸配合推拿运动罐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86例本院在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病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年龄20-59岁,平均(39.53±4.52)岁,男女占据23例、20例,病程1-5年,平均(3.02±0.54)年;观察组43例,年龄21-59岁,平均(40.05±4.58)岁,男女占据25例、18例,病程2-5年,平均(3.54±0.58)年。基础数据经过差异检验,P>0.05,可比性强。入选标准:符合中西医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年龄20-60岁;一侧或两侧腰骶酸痛,特别是劳累后疼痛加重,疼痛评分>4分;家属和病人全部已了解研究内容,并在研究知情书上确认签字;研究内容通过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核。排除标准: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拖尾、骨折、肿瘤等疾病者;重症心脑血管、肝肾器官受损严重者;中途不愿治疗退出者;病人和家属对研究全不知情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推拿拔罐治疗,观察组温针灸配合推拿运动罐治疗。(1)温针灸:选穴位: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及腰阳关和委中穴等穴位。俯卧位,于选取穴位上用浓度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上直刺用0.35mm×60mm毫针,按照捻转提插等原则,结合病人的病情、体质状况,得气后,针柄上放置25mm小段的艾条点燃,为防止烫伤用硬纸片在针身贴近皮肤处垫上,10分钟后艾条燃尽,留针待温度降至正常,拔针[2-3]。(2)推拿:选取俯卧位,在病人的健侧站立,确定第7胸椎到腰骶双侧竖脊肌的位置,利用滚、龙氏摇腿揉腰、弹拨法等手法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推拿,往返操作5遍,让病人的腰背部肌肉放松,并将错位的腰椎小关节纠正,推拿力量柔和均匀;以阿是穴、大肠穴、肾俞等穴位为主,采用点按手法没出穴位点按30秒;自腰背部膀胱位置用虚掌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拍打3遍;变换体位至仰卧位,选取足三里,自少阳、阳明上到下顺序拍打3遍[4]。(3)运动罐:结束推拿后,选取合适的玻璃罐或竹罐,确定病人第7胸椎到腰骶部竖脊肌针两侧和针孔的部位,实施拔罐,操作人员指导病人双膝关节略微弯曲,借助腿、臀部的力量,反复摇晃腰部,每次10分钟,摇动完毕取罐。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1周后,修改治疗时间,隔1天治疗1次,治疗5次后,时间换为隔2天治疗1次,共15次,病情严重或者延迟不愈,治疗次数适当增加。另外根据日常病人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习惯,不宜久坐,每隔30或45分钟,调整体位并进行伸展活动,多睡硬床,做好腰部保暖,早晚吊单杠,每次2分钟,单杠运动时,尽量将身体放松,同时采用肌力训练,如:五点支撑、平展支撑锻炼等[5-6]。

3 观察指标: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对2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治疗效果。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值越低表示病人疼痛越轻;临床疗效评估:经过治疗,腰痛消失,腰部活动不再受限视为治愈;腰痛明显改善,腰部活动恢复良好视为好转;经治疗临床各指标未改变视为未愈[7]。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治疗前观察组病人疼痛评分(8.14±1.05)分,对照组(7.79±1.04)分,t=1.5529,P=0.1242;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1.00±0.87)分,对照组(2.04±1.06)分,t=4.9731,P=0.0000。

5.2 2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情况对比:治疗前观察组腰椎前屈活动度16.08°±1.13°,对照组15.98°±1.20°,t=0.3978,P=0.6918;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前屈活动度42.55°±5.73°,对照组38.95°±7.92°,t=2.4149,P=0.0179。治疗前观察组腰椎后伸活动度9.23°±9.38°,对照组9.70°±7.29°,t=0.2594,P=0.7959;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后伸活动度28.60°±3.45°,对照组25.94°±5.46°,t=2.7007,P=0.0084。

5.3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愈26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3例、未愈10例,有效率76.74%,数据经过差异检验x2=4.4405,P=0.0351。

讨 论

中医相关药典《黄帝内经》上指明:血、气、肉、骨及筋是抽到长期视、卧、坐及行的影响,导致五劳损伤。从中医学角度来讲,腰肌劳损多与病人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玩游戏、姿势不良存在紧密的联系,加上日常生活中俯卧睡觉、睡高枕等习惯,导致腰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处于紧张牵拉状态,形成局部充血、脉络不畅,从而引起腰痛等病症。因此,为了改善临床病症,本研究以收治的病人诶对象,给予病人温针灸配合推拿运动罐治疗,实践结果显示:相对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疼痛明显减轻,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数据经过差异检验P<0.05。原因分析:根据中医病情范畴的划分,腰肌劳损属于“腰痛”,采用温针灸治疗,进过针刺、艾灸双重治疗,让病人腰部的穴位得到刺激,并借助穴位将艾灸燃烧的热量传递到经络,驱寒,从而改善局部循环状况,改善病情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腰部肌肉痉挛等病灶,实现祛邪固本的作用[8]。推拿根据其手法,选取穴位,利用滚、弹拨、点按等手法,疏通病人的经络,让背、腰部等部位的筋膜松懈,改善神经、动脉血管压迫症状,促使经络得到调节,改善肌肉痉挛的症状,最终确保治愈效果。运动罐在推拿与温针灸治疗后实施,利用腿部、臀部等力量将腰部带动,持续往返活动,改善机头表面筋膜作用的同时,使病人的生物力线得到平衡,改善静脉通路状况,确保气血通畅,让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因此,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症,在温针灸治疗上联合推拿、运动罐治疗,三者互补,为病人临床病症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温针灸烫伤防护、推拿力度柔和以及运动罐时间。

综上所述,对慢性腰肌劳损病人治疗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运动罐治疗,有效减轻病痛,改善病人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效果,有效确保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大范围内使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腰部腰椎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32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久坐当心腰“感冒”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