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锋 祝洪君
( 1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骨一科 ; 辽宁 大石桥 115100 ; 2 辽宁省辽阳市陆军79集团军医院骨科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目前,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发生输卵管肺炎,尿路感染,髋关节畸形,痔疮,肢体短缩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应在物理条件良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进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是为了使患者能够早期移动并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而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的棘突间骨折,特别是严重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股骨近端髓内钉是一种固定和轻微手术创伤的髓内固定装置,目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一种趋势[1]。本研究分析了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50例,年龄61-81岁,中位(66.21±4.96)岁。体质量41-84kg,平均(62.11±2.21)kg。患者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骨质疏松31例,合并冠心病有12例。男女分别有29例和21例。交通事故伤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0例,摔伤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4 例,其他因素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6例。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50例,年龄61-81岁,中位(66.18±4.25)岁。体质量41-83kg,平均(62.11±2.61)kg。患者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骨质疏松31例,合并冠心病有13例。男女分别有30例和2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9例,摔伤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5 例,其他因素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6例。2组一般资料可比。
2 手术方法: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选择动力髋螺钉手术,从粗隆下2cm处作外侧纵切口,将浅筋膜、阔筋膜依次切开,暴露股骨近端,粗隆下2cm向股骨颈内给予1枚导针置入,给予套筒钢板和主钉安装,钢板贴服在股骨上段,对钢板螺钉、尾钉和主钉进行安装,C 型臂 X 线机透视满意后将伤口逐层清洗和缝合。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选择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在大粗隆顶端10cm范围内做4cm的切口,将肌肉分离,触及大转子顶点之后将导针插入,扩髓,将骨近端髓内钉主钉拧入,经瞄准器将套筒插入,给予股骨颈内导针插入至关节面下5mm,将螺旋刀片锁定,后将远端螺钉打入,C型臂X线透视满意后进行清洗和缝合。
3 观察指标: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
4 统计学处理:SPSS17.0软件,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分析比对: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相似,P>0.05;治疗后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其中,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分别是(6.03±1.56)分、(61.89±5.21)分、(65.11±5.12)分,手术后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分别是(4.01±1.02)分、(82.11±1.26)分、(81.55±1.21)分;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分别是(6.02±1.45)分、(61.26±5.42)分、(66.61±5.15)分,手术后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分别是(1.21±0.21)分、(96.21±2.11)分、(95.11±2.01)分。
5.2 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分析比对: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则均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72.21±10.25)分钟、手术出血总量(343.12±10.11)ml、住院时间(11.55±0.67)天、下床的时间(2.12±0.71)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14.21±0.24)周。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88.55±12.22)分钟、手术出血总量(468.67±10.79)ml、住院时间(18.21±0.51)天、下床的时间(6.14±0.21)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17.21±0.78)周。
5.3 2组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分析比对: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低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总比例是10(20.00%),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总比例是3(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与股骨粗隆间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股骨粗隆间是股骨颈和股骨干的交叉点,局部抗剪切力较大。在股骨粗隆间,小转子和转子是松质骨,是骨质疏松症的良好部位。骨小梁病在骨小梁中迅速发生,而骨质疏松症在股骨时刻缓慢发生。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小梁的微观结构破坏,这可能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导致骨折。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有效,髓内系统固定优于板系统,操作简单,强大的髓内固定可以更好地保护血液供应,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2]。以下是骨近端髓内钉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的总结。动力髋螺钉、骨近端髓内钉目前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种成熟的外科手术方法。动力髋螺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微调,具有滑动压力固定的功能。骨折末端彼此紧密接触以产生应力刺激,这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动力髋螺钉仅依靠股骨粗隆间的外侧皮质骨支撑,而内皮质骨应力集中,导致内侧皮质骨受压,容易发生髋内翻畸形。此外,动力髋螺钉板挤压可导致骨膜缺血和坏死,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3-4]。 骨近端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切割稳定性,手术切口小,局部血供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该过程在将螺旋叶片敲入骨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压力填充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密度。螺旋刀片锁定技术使其牢固地固定在骨骼上,具有很强的抗旋转和抗翻转变形能力,并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骨近端髓内钉可以获得更强的内固定效果,更有利于术后康复功能的训练,使髋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5-7]。
本研究中,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选择动力髋螺钉手术,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选择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结果显示,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则均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