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璟 张 奕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奖助贷”是在国家奖助贷政策下,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奖助贷”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隐性价值,将思政教育融入在教学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坚定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民族自信。因此需要针对“奖助贷”的思政教育隐性价值展开分析,提高大学生思政修养。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思政意识和观念,“奖助贷”可以作为物质载体,间接展开思政教育,思政教师可结合“奖助贷”展开教学。大学生是教育客体,在“奖助贷”可以获得思政教育,“奖助贷”可以成为教育的桥梁,让思政教育发挥出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建立正确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教师和学生互相作用。“奖助贷”的申请机制相对完善,可以作为长效机制实现隐性教育。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可以改善暂时经济困难,“奖助贷”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学生也要按时还款。在申请机制中要建立诚信档案,让学生可以接受长期教育,逐渐建立诚信意识,能够深入脑海中,“奖助贷”也就成为思政教育的隐性载体。
如今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贫富差距过大,仍然存在很多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更没有精力提高自身思政修养[1]。在“奖助贷”申请机制中,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精神,按照这种要求规范学生行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学生思想行为。“奖助贷”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约束自身行为,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投身于建设社会中。“奖助贷”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校期间感受到社会和国家的温暖,能够严格要求自身,高效完成学业。“奖助贷”利用经济手段给大学生提供经济奖励和物质帮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怀,提升精神境界。
“奖助贷”的开展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让大学生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政教育充分联系。评选奖学金过程中,需要全面衡量大学生的日常表现,观察大学生是否具备端正学习态度;是否在其他同学身上起到表率作用。评选“奖助贷”要参考同学的评价,确定资助的大学生能够在同学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想要申请助学金,需要在遵守校规校纪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逐渐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申请“奖助贷”的条件标准高于物质基础,可以对学生展开隐性思政教育,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高校建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将奖励和资助融为一体,可有效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让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在“奖助贷”严格的申请条件下,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严格要求自身,申请条件也成为思政教育的导向,调动大学生自主性,实现全面教育。
大学生思想活跃度较高,对于社会新鲜事物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接受目的性强且枯燥空泛的思政知识时,大学生多出现明显排斥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隐性思政教育并不设定固定教学模式,融入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属于生活化教学,削弱了思政教育的目的性,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2]。“奖助贷”在帮助和鼓励大学生的同时,让物质经济可以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利用物质经济给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教育。受助对象都满足价值观指标的考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学生接受资助后,教师和同学也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监督,对大学生自身行为加以规范,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学生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可以满怀感恩之心,主动通过自己努力回报社会。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尊重其他同学,保持谦虚有礼。“奖助贷”可以展开隐性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受到影响,可以用健康积极的观念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奖助贷”制度可以帮助贫困生获得物质资助,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隐性上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高校要重视“奖助贷”的隐性思政教育价值,借助于“奖助贷”展开思政教育,将“奖助贷”申请条件作为导向,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让大学生在积极校园氛围下成长为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