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2020-12-08 09:20肖依汶钱星慧
山西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肖依汶 钱星慧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的来往日益密切。国人去往世界各地;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国人与世界接触的机会都变多了。作为全球75 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英语是跨国交际的主要手段。然而英语语言运用不只是词汇积累和语法应用。在实际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交流障碍,造成误解。因此,在语言知识完备的基础上,跨文化知识也尤为重要。

英语专业的学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群体,有必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则,可以减少交流障碍,提高交流有效性;二则,可以提高专业素养,开拓专业视野;三则,可以在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准确完整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我们以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现状为切入点,选取南京工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我们选取了几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采访,从教学者的角度看待学生跨文化能力问题,听取一线教师的专业建议,探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工程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考虑到19 级新生尚未充分接触本科专业教学,将调查对象设定为15 至17 级学生。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认知,如认为自身能力是否达标、学习途径及频率、对跨文化教学的看法等。另一部分为多样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评估。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计101 人。该调查为线上匿名调查,屏蔽搜索引擎检索,结果较为真实可信。

(二)教师访谈

选取五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能力教学培养建议、能力自我提高建议等。其教学内容涉及了笔译、写作、英美文学及综合英语,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南京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各课程跨文化教学现状,获取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的多角度评价及多元化建议,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总结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评估所考察的知识点涉及了文学艺术、政治宗教、礼节禁忌等多个方面,旨在更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得分的总体情况在及格水准之上。结合问卷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认知情况及教师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

知识领域分布不平衡。学生对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最佳,而对宗教、政治不甚了解。在跨文化能力认知中,学生对文学知识、外国礼节和中外差异的重视程度要明显比其他方面高一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向这些方面倾斜。这一偏重现象也与教学内容有关。学校专门开设的英美文学课使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有了充分的接触,而其他方面内容则依赖于课上教师偶然涉及或课后随机获取一星半点的知识储备,了解较为粗浅,甚至是不了解。

当代信息涉猎不充分。学生对近代或是更早期的外国文化较为了解。跨文化知识范围非常广,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跨度。在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下,偏重学习历史文化,忽视当下新兴潮流,会导致“代沟”。这一点在本土交流中也是一样。在跨文化学习中,学生要关注的不只是陈旧不变的知识,也需要汲取当代的鲜活文化,才能在现实交际中实现文化背景上的无缝对接和无障碍交流。

理论教学成效不明显。学生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得分率最低。鉴于仅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对翻译理论有所涉及,为保证数据参考价值,特采用分类统计,将学习过翻译理论的学生筛选出来。然而,学生得分率稍有提高,但最为薄弱的环节依旧是翻译理论。对于已经专门学习过的课程内容,一年后进行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较差,教学效果持续性不强。在保证即时效果的同时,现阶段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影响有待向延时性方向发展。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达标。一方面有中国学生素来自谦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昭示了学生的能力缺陷。经分析,原因如下:

其一,传统学习模式。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直至高中,教学重心始终放在语言知识积累上。虽然教材内容涉及了西方文化,但学生并没有提高对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因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多年来形成的记诵学习模式难以改变,仅仅局限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诚然,这种学习方式足够应付学业测试,但长期来看,不利于语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其二,主观能动性不强。经过专业英语课程的熏陶,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了跨文化学习的意识,然而不能经常性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或停滞。从学生自我评估角度来看,个人惰性是造成专业短板的首要原因,其次是重视度不高。有两成学生认为跨文化知识对于日常学习和考核作用不大。这类同学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均为中等偏下,自主学习频率低。他们既不能满足于课堂,又不能在课外自我督促,在考核中无法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更加剧了积极性不足的现象。

其三,学习主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都期望从课堂中获取跨文化知识,得到学校的督促,没有分清学习主体与引导者的身份。总体来说,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为差强人意。学校跨文化课程内容尚可,对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但还需要完善和补充。虽然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教学内容只是大体满意,但又不得不承认其对自己的帮助。这揭示了学生对被动教学的依赖性,也印证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贫瘠。

其四,跨文化能力标准不明确。在自我评估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身跨文化能力不达标。然而测试结果优于学生认知。这一段落差是由于学生对能力标准的定位不明确产生的。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学校教学对带动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业测试中,对跨文化内容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且所占比重不足。学生没有外部压力鞭策,督促作用不明显。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一)举办跨文化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们都具有模糊的跨文化学习意识,但极少数能够把这份模糊的意识转化为明确的目标。为引导学生将跨文化学习意识实质化,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跨文化活动,如跨文化主题演讲、跨文化知识竞赛等。校级活动可以让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更多来自优秀英语学习者的竞争,认识到自身不足,刺激自主学习;而班级活动则可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参与度,在同学之间砥砺前行的同时,构建班级文化风气。

(二)提供优质资源,便利学生学习

吸收丰富的英语资源对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阅历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经过中文语者加工过的语料或多或少会受到其母语或者思维的影响,以至于削弱学习价值。学生直接接触英语语者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才能尽可能地向目标语言贴近。除了语言的本土性,内容的鲜活性也同样重要。比起枯燥的文化知识,新鲜的国外动态更能调动学生兴趣。此外,阅读没有边界,内容没有偏正之分。生活、工作、婚姻也包含着文化差别下孕育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是不能将资源视为摆设,需要让学生切实了解学校提供了哪些形式的资源以及如何取用。

(三)优化课程考核,提高学生重视度

对于应试思维暂时无法改变的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设专门的跨文化课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考核挂钩,迫使学生克服惰性,重视跨文化知识学习。这类方法虽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佐以文娱活动,可使学生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得到成就感,产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提升。其次,跨文化课程涉及的内容应更为广泛,重视时事的引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潮流文化前沿。此外,课程还需要对学生知识薄弱的环节进行针对性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造实践机会,提升应用意识

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未曾在实际交流中因跨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而碰壁。然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与交流,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言语输出。开设外教课程能够小范围地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学生课堂积极性不同,获益程度也不同;提供翻译志愿者机会,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国家文化及英语语音;海外游学活动能够直接让学生进入英语语言环境,在应用中磨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克服交流障碍切实领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价值,加强跨文化学习意识。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决定着语言桥梁的稳定程度。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可以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流失误。本次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缺失,课堂知识摄取不足且无法形成长期记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平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排斥外来文化,有较高的文化包容度。这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及文化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带动跨文化氛围,落实资源供应,开设专门课程及考核,创造实践应用机会,在完善教学培养的同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减少交流障碍,扩大文化视野,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