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香
摘要:新课标十分重视语文的人文价值,重视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和达成。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要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合理的评价来促进和激励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著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蓬勃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树立育人意识,切实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一)展现人格魅力,相处和谐
语文教师要想顺利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先决条件。首先,语文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动交流。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心理压力和困惑也越来越多,教师要与学生真诚友好地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利用语文教学进行教育和开导。其次,教师需要以长者的身份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教师良好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感受语文之美,共享快乐
小学语文是一门关于美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受语文美的过程中使他们乐于观察和倾听,并勤于动手动脑。语文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言行之美以及教学环节之美,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新、美和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他们品行的榜样。教师要以自身的言行之美带动课堂,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努力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语文课堂是小学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对于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始终对学生保持尊重、理解和相信。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当学生表现不佳的时候,教师更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态度和蔼,用温和的语气加以鼓励。实践证明,一个宽松、和谐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归属感。
(二)创造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对于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地创造这样的环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模拟再现课文的内容,表演课本剧,迁移课文内容到实际生活等。
(三)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并且乐于使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这篇课文,教师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方法,让学生按一定方式组成小组,共同寻求和探索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是开放式的,不止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集体合作的快乐,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
三、挖掘语文教材,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人文内涵丰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富有教育意义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树立榜样,陶冶情操
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所表现的积极方面人手,利用教材所表现积极内容为基本素材,以良好的教学方式为主要组织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克服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充满乐观希望,散发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高尚品德值得学生学习敬仰,他们的人格形象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操,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帮助学生摆脱消极心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成熟,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他们容易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较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摆脱烦恼,形成积极乐观的良好性格。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成为达到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四、实践语文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一)善于进行课堂角色表演,体会教材精神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堂角色表演,走进教材中人物的心理世界,深化内心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行性高,富有成效。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领悟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相比而言,他们对形象生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充满兴趣和热爱。
(二)设计语文探究活动,进行良好的个性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实践园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利用设计的语文活动可以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感。
(三)布置特殊的语文作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心理健康情况,教师可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比如布置相应的小作文练习。例如针对某些学生因学业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教師可以布置《我的优点》,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还有些学生惧怕考试和失败,教师可以布置《超越失败,我需要》。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文章,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五、利用有效评价,激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合理、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语文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评价来促进和激励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尤其要重点关注,及时对学生的改正状况加以追踪和指导,合理奖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此外,新课标提出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自评和相互评价的作用。
(二)善于利用对作业的评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评价学生作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必备手段,更是教师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发展的重要窗口。教师可以在作文评语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导他们。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但是他们往往对自己正确而远大的理想缺乏自信和勇气,教师应该在作文评语中鼓励和赞扬他们。还有些学生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与人相处时容易发生冲突和争吵,教师有必要在作文的评语中对他们进行疏通,使其有所领会,有所改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师批评高年级学生时,要把握批评的时间、场合以及程度。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批评的分寸,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二是要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宽容和理解学生;三是批评的同时要发现学生现有的优势和特长,尊重学生现有的状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批评的语气要委婉,批评方式要讲究艺术性。
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载体推进对小学生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深化素质教育对小学现行教学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到底该如何在教学中适时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又该如何去更好地利用教材?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和学校的长期关注和认真思索。
■参考文献
[1]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2]袁书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01).
[3]孙桂香.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