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12-07 05:55屈毅张卫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新工科职业教育

屈毅 张卫婷

[摘  要]随着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和新责任。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落实“双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共设、证书进入课程体系、岗位对标培养,师资共编、基地共建,引进企业师资设备以及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系统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路径、方法, 同时希望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研究与实践

分类号:G712.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项目编号:SGH18V075)。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日趋坚实,创新力、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持续攀高,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作育人”的优势,以国省项目支持,整合行业、企业优势资源,以“创新发展、开放共享”为出发点,以“资源汇集、开放育人”为抓手,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归宿,建立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推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校企合力、校校合力、中外合力,共同打造“双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形成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落实“双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人才共育,多元联合办专业。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紧盯电子信息产业链,服务行业热点、深入分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精确对接企业岗位,构建人才培养定位对接企业岗位标准的动态调整及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的融合,校企合作班从招生到就业实施 “双主体、全过程”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建“双主体”教学及管理团队,实施招生、管理、教学、就业“四合作”。过程共管,合力落实管理育人。坚持制度创新,校企合作出台《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校企合作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办法 》《校企合作班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教学文件,实现校企合力构建共管、共育、共享机制。与合作企业责任共担,任务划分,企业主体负责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及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校主体负责日常教学的后勤保障。落实资源汇集、开放育人。依据专业质量诊改理念,校企合力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标准,以学生、学校、企业、家长满意度为评价依据,由第三方进行全面评估;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质保体系重要指标,构建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实现专业质量自我保证,落实“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建立“大赛管理委员会—大赛管理办公室—赛项领导小组”的大赛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经费管理、奖励激励、学分认定、导师团队等大赛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校赛—省赛—国赛”大赛培育选拔体系,建成后勤、安保、应急等大赛服务支撑体系。

2.课程共设、证书进入课程体系、岗位对标培养

校企合作,根据大赛资源转化要求,以赛项新技术导入为引领,职业岗位对接为导向,工程化构建为思路,引入企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构建了“课程+企业课程+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四位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保证了教学内容瞄准行业主流先进技术,精确对标岗位标准。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覆盖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满足学生终身、持續发展的职业学习需求。

3.师资共编、基地共建,引进企业师资与设备以及技术技能

师资共编,打造岗位教学团队。按照“校企合作、赛教融通”的理念,以结果为导向,以工程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标准化教学能力为抓手,以“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为目标,以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分配机制为动力,推行岗位教学团队建设。利用“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实现校企合力、对标培养、精准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基地共建,引进企业设备,搭建技术技能实训平台。以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综合示范实训基地为基础,坚持“校企共建、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建设思路,引进合作企业先进的大赛技术与设备,共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保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和先进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方面,校企合作积极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标以及对学生技术技能的精确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理念创新——创立“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

学校立足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大量新职业、新岗位、新标准、新技术、新业态,坚持从整体思维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提出“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以资源汇集、开放育人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外合作为切入点、“五进”为抓手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理念,在人才培养创新、课岗标准匹配、团队能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路径创新——打造“双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整合行业、企业、专业资源,共建“双主体”学院、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建立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全方位”校企“五进”共管新模式。形成汇集资源、开放育人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践中高职衔接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院校强弱扶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专业品牌影响力。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最终形成校企合力,校校合力,中外合力,打造双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3.方法创新——创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推动“企业技术进课堂、企业课程进体系、企业标准进课程、企业师资进团队、企业设备进基地、企业评价进考核、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教学要素与生产项目一体、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体、教学评价与生产评估一体”,最终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韩鹏.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58-60.

[2]王骏飞,许萍,那丽.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17):163-165.

[3]苏命峰,宁和南.湖南高职新工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耦合缕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81-90.

[4]刘林山,王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6):24-29.

[5]李正良,廖瑞金.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20-24.

[6]王元卓,隋京言.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35-42.

[7]黎海生,夏海英,宋树祥.基于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4):200-202.

[8]朱君,宋树祥.基于“电子信息优势特色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秦柳丽,秦运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172-174.

[9]郭志立.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助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6-51.

[10]李辉.新工科教育改革视界下的教材建设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9(10):102-106.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新工科职业教育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