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班主任的身份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与学生以朋友身份相处并不矛盾,如今倡导的便是这样一种良师益友的教育理念。班主任的品质决定了一个班级的优劣,班主任不仅有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引路人,面对班级日常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地影响着德育教育的结果,学生与班主任越亲近,就越容易接受教育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许多机会与学生亲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真实更亲切地感觉到班主任的存在。如何培养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人总结以下几点:
教师只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传道授业的热爱,对培养学生的热心,才能够担得起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教师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呵护,学生便会对教师更加亲切,内心的情感也更愿意在教师面前表现出来。
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平等的爱,决不能厚此薄彼。每位学生性格不同,相处的方式并不一样,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对容易,但不能因此而忽视那些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
学生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作为教师理应有一颗宽容的心。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指引正确的路该如何走,而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既要指引正确的方向,也要在他们不小心走错的时候,温柔地将他们带回来。
教师不妨将自己与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学海无涯,人人都是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培养师生感情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将他们对教师的敬畏转化为敬爱,岂不美哉。
人的情感是双向共鸣的,教师对待学生以关心,学生反馈给教师的则是爱戴。我们在教育,在传递知识,不仅是因为作为教师的责任所在,更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是前行者对后来者的指引,是呵护培养那些无限未来的伟大使命。我相信,所托之爱定不负所望。
德育教育,既是教师自身的管理要求,也是对学生品质的潜移默化培养。
1.勤讲规矩。常言道,不讲规矩,难成方圆,学生初识世界,性子多有跳脱,这就需要教师多讲讲规矩,让他们学会规范自身,学会控制言行举止,并不需要让每个人都乖巧听话、言听计从,但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不可违。
2.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明确的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等。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试着去迎合,去适应,才能在相处过程中发现正确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3.帮助学生。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理应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被温暖的感觉。只有被爱、被呵护过,将来才能学会用爱和温柔去照顾别人,这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非常不错的影响。
1.做事积极。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常给学生灌输“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严格监督,杜绝学生养成拖延的习惯,端正学习和做事的态度,成为一个积极且认真的人。
2.勤于思考。机器没有运作会生锈,人的大脑也一样,没有思考便会逐渐运行缓慢。学生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应该锻炼的就是思维能力,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提升。
3.自视自省。自视、自省、自我改变,这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每日自我反省,是教育的升华。人可以犯错,但不能再犯同一个错误,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在每一天结束前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做错什么,有没有要改变的什么。反省,不仅是发现自我的能力,还是改变自我的能力。
优秀的班级管理重点往往不在于教师付出的多少,而在于有多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亲近,让学生学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安排,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之中。合格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班主任以身作则的示范以及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与长远未来的发展为目标,坚决实施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