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致力于通过学科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也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学科。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十分必要。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契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渠道。本文通过阐述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整合方法,分析了培养学生美好品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为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不断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授课方式。随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本,教师的教学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方式,涌入了新的教学资源。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所需,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及心理教育,奠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满足新时代发展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
一、讲解寓言故事,弘扬传统美德
寓言故事不仅读起来通俗易懂,十分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只会体会到语言文字表面的含义,对于深层次的道理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因此,根据要授课的内容,教师整合相关的寓言故事,在故事的讲解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提示性的词语,促进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知故事要传递的情感,促进学生借助故事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并在实践中践行。
例如,在学习“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单元时,围绕亲情这一话题,教师借助网络工具搜集相关的寓言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向学生阐述亲人之间相互照顾,相互体谅,彼此感恩,促进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教师讲解《妈妈的红沙发》,并在提到三人努力攒钱重建家园时,着重讲解每个家庭成员付出的努力,如妈妈辛苦工作,省吃俭用,小女孩打零工,甚至搜集瓶子,去饭店洗洋蔥、切洋葱,外婆连买菜的钱都要与商贩讨价还价。这些可以适当加入细节阐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后,组织学生说说能够在寓言故事中提取出哪些信息,学生的回答均围绕每个家庭成员做出的努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讨论的话题上升一个层次,即她们为什么会这么努力?她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体谅,互相依靠的?促进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感恩,意识到故事中蕴含着的传统美德。
二、关注新闻时事,增加文化积淀
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整体文化而变化,既尊重教材又不完全限制在教材中。分析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变化等,利用好政治时事这部分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从优秀的传统文化角度思考和探究,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健康生活,珍惜生命,一直是教育中的永恒话题。结合新闻时事,促进学生了解正面和反面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到生命的宝贵,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学生平时在上网冲浪时就能够看到的天灾人祸的新闻,如大大小小的地震,人员的伤亡巨大,损失惨重,促进学生产生珍惜生命的感悟。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关生命安全的新闻时事,让学生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在上学路上、玩耍途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促进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具备保护自我的意识。
三、了解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信
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不能察觉到。而教师可利用传统节日,吸引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促进学生了解富含地区特色的文化,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自觉产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兴趣,自觉搜集传统节日的来历、文化、习俗等,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着全面的认识,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学校的知识,促进学生了解校园文化时,可通过联系传统节日,让学生结合传统节日,在班级内设计海报。海报需要体现出具体节日的来历或文化,体现出传统节日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下需要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还需要了解班级内的海报设计需要凸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系统性认识我们的校园,认识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中应该接触的教育。
总之,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趋势,其强调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教育了解传统文化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学习基础,教师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寓言故事、新闻时事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借助传统节日增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整体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徐诞.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 课程教育研究,2017:74.
[2]佘锡茂. 小学思想品德课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与价值探寻[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