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探究

2020-12-04 17:26常俐丽毕晓红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公共卫生

毕 东,常俐丽,毕晓红

(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昆明 650201)

2020 年春节前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面对这场“瘟疫”浩劫,世界各国同中国人民一起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概莫能外。我们知道,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当人们遭遇困难或不幸时,向其提供专业理论辅导和技术服务,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向疫区和困难群体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国难当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和维护公正、平等,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社会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0 年2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重要时段的关键会议上对全国社工人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肯定和期望,是来自中央顶层的最强社工助力之声〔1〕。

社会工作者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基于服务伦理,发挥专业特长,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提供信息支持、资源链接、行政参与、对策建议等多类专业服务,还积极配合其他组织开展了相关行动,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目前,“战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在地抗疫后续工作的顶层设计,继续开展针对病患及各类人员的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及其他实务,勇于承担抗疫行动的行政事务,积极为当地抗疫建言献策,进行可行的对策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抗疫工作〔1〕。

一、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危害性的认识

由于新冠肺炎潜伏期较长、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较高,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治疗的特效药,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和治疗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各地报道的感染者也与日俱增。回顾历史,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年)、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4—180 年)、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542年)、黑死病(公元1347—1351 年)、美洲瘟疫(16 世纪)、米兰大瘟疫(公元1629—1631年)、伦敦大瘟疫(公元1665—1666 年)、马赛大瘟疫(公元1720—1722 年)、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公元1885—1950年)、广东的SARS(2003 年)等,这些臭名昭著的瘟疫都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造成巨大生命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至今都让人“谈疫色变”,毛骨悚然。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中国的国难,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公敌”。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不能当“旁观者”,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社会工作者更是要责无旁贷,主动投身到“战疫”之中,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用专业的理论和技术为社会民众提供帮助和服务。只有全人类行动起来,构筑防控防疫的铜墙铁壁和钢铁长城,才能赢得这场“战疫”〔2〕。

二、对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认识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内部分支,是采用多面向的、跨学科的方法来促进实现卫生公平,缓解人类健康问题为主要目的学科门类。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主要是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确定影响所有人群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的社会问题,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强调针对初级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个人、群体、社区等多层次的公共卫生实践。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整治,特别是卫生死角的清理,以切断传染源,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3〕。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注重评估目标人群的卫生需求和健康状况,并分析政府公共卫生供给保障与卫生问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不同级别的干预策略。达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重(特)大疾病发生和流行(传染病)蔓延,保障群众健康,增进人民福祉的目的。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一种医疗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种心理危机干预和精神健康工作,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长生命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小组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效促进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人居环境卫生、消除细菌和病毒繁殖的土壤、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他们注重宣传疾病预防知识,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普及生理健康知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服务。同时,为群众提供健康福利及医疗保障政策,督促政府不断改善医疗保障和福利水平,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3〕。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普遍意识到健康及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各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组织、研究机构和专业教育,截至2017 年,美国有超过40 所院校,专门培养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和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简称MPH)双硕士学位(即MSW∕MPH)。目前在美国所有的MSW 项目中,38.5%的MSW 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4〕。

在美国,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群体庞大而多元化。在60万名社会工作者中,约一半人都在卫生领域工作。社工们致力于改善人类福祉,运用生态视角、临床视角、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在不同社会层次展开工作,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和家庭,也包括社区、组织和政府。社会工作在社区健康、预防保健、健康倡导、资源整合和建立联盟等方面的能力将助力公共卫生事业的成功〔4〕。

目前,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鼠疫、黑死病、艾滋病、埃博拉、疟疾、流感等传染病传播的预防,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虐待的预防和干预,疾病保健服务,孤寡老人服务,残障等弱势群体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干预,备灾救灾和妇幼保健服务。众所周知,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疫情是世界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疫情传播,为了应对疫情,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当地宣传普及埃博拉病毒知识,教育群众改善个人卫生及家居环境,帮助患者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减轻公众对该疾病的恐慌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埃博拉不仅给感染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乃至生命的损失,还会给受害者和幸存者带来焦虑、恐慌、失落、绝望、悲伤、郁闷、羞耻、自卑和沮丧,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随之带来缺医少药、食品匮乏、停业、停学、家庭收入减少、经济困难、偷盗抢劫、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在困难群体的帮助方面尤其重要。社会工作者应对埃博拉病毒危机,一方面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直接照顾以及社会心理支持,帮助群众进行埃博拉知识教育、疾病预防、自我防护、积极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重构,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帮助防控埃博拉疫情的一线人员——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尸体清理队、志愿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缓解压力、心理调试和自我保护。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弱势群体之一,在埃博拉疫情中,一些父母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儿童由于没人照顾,只能在街上流浪或乞讨,没有生活和健康保障,长期暴露在外,没有口罩等任何防护设施,很容易被感染甚至死亡。同时这些孩子在其社区被视为感染源,被排斥和边缘化。由于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心智还不成熟,为避免儿童免受进一步伤害,社会工作者主动担当,迅速承担起陪护责任,悉心照顾起那些没有家人陪伴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辅导功课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重塑生活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2〕。

在我国,人们对社工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自愿的慈善服务上。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社工已经是职业化工作和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社工参与社会服务和发展是行之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疫情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受困群体和急迫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在原有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引入职业社工协助社区基层排查、防控与宣传工作;进行志愿者动员、组织与培训工作;针对受疫情困扰人士开展线上心理辅导;承担不同类型资源的链接与调配工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3〕。

三、社会工作者怎样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服从指挥,积极参与

社会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国家和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部署下,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地参加新冠肺炎防控工作〔5〕。

(二)自我防护,助人自助

面对凶猛的疫情,社会工作者要对新冠肺炎有清晰的认识,要全面了解病毒发生机理和传播途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要做好服务场所现场消毒和卫生防疫工作,暂停开展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聚集性活动,教育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树立保护好自己就是减少疫情传播系数的意识。广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要学习掌握新冠肺炎的相关防护知识和救治措施,带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活动,确有必要深入一线开展面对面的服务工作时要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做好自身安全保护。

社会工作者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所在地社区提供所需的专业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做好自我照顾,在深入一线提供服务时,严格按照防护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成为新的感染者。做到帮忙不添乱、援手不缺位。

(三)立足本地,服务社区

为避免交叉感染,要立足本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在原服务单位和所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最好不要跨区域开展服务。在疫情应对响应终止之前,不要派社会工作者、不发动组织志愿者进入疫情发生地和防控重点地区开展服务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要将疫情防控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发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扎根社区、熟悉社区的优势,积极配合当地乡镇(街道)、社区和相关单位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做好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发现疑似或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指定部门报告,做好信息收集、信息沟通和日常工作记录。同时,要做好案主的保密工作,不得任意泄露涉及案主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在提供专业服务时,要听从当地党委、政府的指挥,要有组织地配合相关部门,主动为有需求的社区、邻里、患者及其家属、隔离者及其家属、社区一线工作者和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等参加疫情防控的人员,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权益保护、协调关系、信息咨询等社会支持服务。同时,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QQ、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提供线上服务〔5〕。

(四)发挥专业优势,关爱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有需求的社会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危机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督导和培训,在实践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加强总结和提炼,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积累经验。

要注重关爱弱势群体。老人、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处于劣势地位和危险境地,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要将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原来已开展服务的独居孤寡老人、低保低收人员、困境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服务对象,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提供关爱和支持,对生活困难的确诊患者,要通过协助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链接社会资源,在物质上、心理上提供援助。特别要关注流浪乞讨人员,因为没人管理,他们为了生计到处流动,又没有口罩等基本防护设施,成为容易被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社会工作者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劝阻和收容管理。

社会工作者要以合乎伦理和道德的方式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特别注意弱势群体的生命权、隐私权和获得必要救济的相关权利,倡导社会团结和反歧视反污名的社会氛围。提倡平等,反对歧视。平等既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歧视生病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不要歧视被感染的人。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具体或抽象的“武汉人”“湖北人”和“病毒感染者”。社会歧视会引发当事人的耻辱感、恐惧感,导致故意隐瞒身份或病情,甚至恶意传播病毒,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以2014 年非洲埃博拉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为例,研究人员发现,幸存者、接触者、病患照护者等在疫情中因为大众的恐惧心理和不信任而受到社会歧视。幸存者不仅因为疾病、死亡恐惧、目睹死亡等承受心理压力,还要在社区被视为“携带病毒的恶魔”;接触者因为失去亲人感到失落和悲伤,但是为减少埃博拉病毒传播而制定的隔离协议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他们的排斥;照护者也会与家庭或社区隔离,甚至出现了伤医事件,医护人员甚至其家人都会被威胁、袭击或驱逐。而这样的歧视和污名化,会增加不同群体之间的不理解和相互敌视。社会工作者要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并且倡导民众平等、互帮互助。社会工作者要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居家或集中隔离的公共服务。建立平等的服务关系。不以“专家”“救世主”的身份自居,与有需求的民众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首先,要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群体的衣、食、住、行,判断疫情带来的日常或急剧变化,是否威胁其生命安全,并迅速做出回应。其次,要密切关注居家隔离、家属被隔离后“无力自保”的弱势人群(如行动不便的高龄和独居老人、身心残障人士、未成年人和非户籍人口等)的需要,应链接资源,优先和平等地提供医疗及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再次,在服务过程中要对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其他隐私注意严格保密。非必要情况下不暴露患者的私人信息,不宜披露民众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肖像、住址、家庭关系、电话及其他个人信息,防止因受歧视、排斥造成二次的心理与社会伤害。确实需要披露的资料,应当交由政府职能部门处理。本着真诚相待和尊重患者的原则,要告知民众必要的披露理由、披露内容、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让民众有心理准备,得到民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5〕。

(五)协助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力量群防群控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省和当地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和工作进展情况,准确解读有关政策,通过互联网、微信、QQ 群等及时发送相关信息,积极引导群众相信科学、相信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和应对能力,及时减轻群众恐慌心理,坚决纠正不明不实言论,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在倡导正确行为和稳定群众情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

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做到群防群控。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要根据防疫工作实际情况,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必要数量的志愿者招募,依据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不同需要分别进行编组,开展网上培训,有序提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动员社会捐赠疫情防控物资、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业组织要加强对本行业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5〕。

(六)不断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前,应当接受必要的防疫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在开展服务过程中也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自觉学习疫情发展、救治、防控等最新进展情况,要自觉不断持续学习、及时提供相应服务、提高服务能力、保障服务成效。在专业服务提供过程中应当有社会工作督导的保障机制。在社会工作督导的督促指导、统筹协调、统一部署下开展具体工作,避免各行其是、各吹各打,要做到上下一盘棋,和衷共济,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七)积极开展分组服务

一是明确服务目标,以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需求为中心,协助解决医疗服务问题,提升对新冠肺炎的正确认知,缓解因住院隔离产生的情绪问题,协调患者与医务人员、家属之间的关系,促进适应危机的能力,最终致力于协助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回归原有的正常生活。二是构建工作小组。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信息咨询组、心理辅导组、援助组、自愿服务组等,各工作小组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工作。信息咨询组,主要负责收集与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的最新政策和福利服务信息,制作成宣传手册,定期通过医护人员送至住院隔离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手中,传递最新最正确的信息给服务对象。提供新冠肺炎的防治、治疗、康复知识和疫情防护、疫情救助、生活救助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心理辅导组,负责针对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开展社会心理评估,协助其适应住院生活,转变正确的就医态度,提供直接的个案服务。针对服务对象出现的焦虑、抑郁、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对其开展情绪宣泄、逝者家属哀伤辅导、心理安慰、认知调整、压力舒缓、情绪支持、心理疏导等心理重建服务。对于治愈者而言,经历了“鬼门关”生死离别的考验,难免留下心理创伤及后遗症,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重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心理阴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到疫情结束后,可以多组织故事演讲、音乐会、绘画欣赏、戏剧表演等活动,为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情绪创造机会,帮助其心理重建,消除心理阴影;援助组,负责接待主动求助和转介的服务对象,接收和处理新冠肺炎抗击组的行政事务以及组长和其他组成员交代的事项。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属、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疫区居民提供必要的医患之间的关系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社区成员关系协调等服务;志愿服务管理组,负责招募、组织管理参与新冠肺炎抗击志愿者。可根据情况报相关部门批准招募志愿者,帮助医疗机构维护医疗秩序,协助社会工作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多方筹措资源,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属、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疫区居民链接亟需的医疗、生活物资等资源。

(八)积极开展分类服务

为提高服务效率,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时需要明确服务对象属于哪一类人员,存在什么困难,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其问题与需求的紧急程度如何等,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一是针对基层一线医护人员,社工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社工机构等帮助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口罩、手套、防护服、杀菌消毒液等必要的防护用品。二是针对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的患者,社工要为患者家属提供居家隔离所需,帮助购买生活必需品、联系救治医院等服务,避免因患者感染而影响其家人的正常生活。三是针对已经治愈出院的感染者,社工要帮助其心理康复,免受歧视,消除恐惧等心理阴影,尽快融入家庭和社区生活。四是针对普通居民,社区和社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认识疫情,消除恐慌,认真做好自身及公共环境卫生的防控,坚持居家隔离,减少流动、减少聚集。倡导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肌体免疫力。五是针对武汉等疫区医务人员,通过“线上+线下”“舱内+舱外”互动的方式进行,整合“医务+社工+心理”志愿者资源,跨专业联合行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患者入舱适应、生活照顾、即时回应、情绪疏导和资源对接工作,大大减轻疫区医务人员的负担〔7〕。

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工作者发挥了专业特长和伦理价值,帮助患者和受援者摆脱困难,战胜“瘟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总体疫情向好的趋势发展,工作重点已经由全面防控转向精准防控。但是,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决不能掉以轻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工作者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受困者提供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高效服务〔8〕。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公共卫生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青春社工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