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成
江碧春
笔名江石,裔号虛静堂,四川成都人。中国花鸟画画家,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师,中国书画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终身荣誉教授,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国防诗书画院常务理事,现代名人书画社荣誉副社长,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常务理事等。作品数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多有获奖。
生长在美丽温润的成都的碧春,自幼聪敏好学。“文革”时无书可读就爱上了绘画,以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做着画家之梦,得到了父亲的鼓励:“我这女儿聪明,以后一定能成为画家的。”“耐得清贫与寂寞”碧春的星期日是在写生中度过的,碧春的深夜是在苦练中寻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恩师刘既明以及蜀中著名画家胡伯祥、赵蕴玉、戴卫等老师的指导下,碧春成就了她童年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画家,可以告慰她慈父和恩师的在天之灵了。
碧春擅长工笔花鸟,兼攻人物,艺术风格清新雅淡,朦胧抒情,余味隽永。记得1993年4月她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展览时,还惹出了一段至今传为美谈的趣话。在她的一幅工笔花鸟《荷塘清夏》前,有观众找来守展厅的工作人员质问:“在这高雅的展厅里,为啥不小心在画,上洒了这么多水呢?”工作人员答:“请你摸摸看!”观众惊诧:“还可以摸啊?那我们就真摸了!”这一摸,他们方知是女画家画上去的水珠。原来碧春在处理荷叶荷花上的露珠时,大胆地采用西画的焦点透视,便有了逼真的效果。自此,画界朋友们将她这种“洋为中用”的工笔画谓之“新工笔画”。
中国画乃至一切艺术都应当随时代进步且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当然,碧春的画亦是如此。我以为,碧春的“新工笔画”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物我相融。古人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格高而思逸”。过去看某些花鸟画,如无诗和题跋便很难知晓作者的思想,常常给人以画花就是花,画鸟就是鸟的感觉。作为现代画家的碧春,不但做到了以大自然为师,而且由于感情的高度投入,已经与她所描绘的客体两相交融,合二为一,无需借助题诗、题跋便能借助笔墨色彩传达她的情思。请看她的《菊梦》,作品将各色各姿的菊花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配以斑斓彩蝶,组合成一个诗意朦胧的境界,人菊一体,构思新奇,启人遐想。《菊魂》则又将菊花置于冰雪之中,强化菊花而弱化枝,表现其耐霜耐寒的品格,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
二、诗意浓郁。西画以光线为前提,从描绘对象的块面入手而塑造艺术形象,偏重于真实无误地再现现实;中国画则以线条为主,塑造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偏重于抒情和意境。碧春采用“拿来主义”,不但借鉴西画的优点,还将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风姿,摄影的采光,文学的韵味悉数融会贯通到她的画作中,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手法,构成浓郁的诗意。纵观碧春之画,经常出现的是山、石、树木、花草、小鸟及动物,这些千百年来无数画家无数次画过的题材,经她看似随意,甚至夸张的组合,一幅幅诗意浓郁的工笔画便展现在眼前,如饱含兰草清香的春风,涤去浮躁烦恼带来宁静温馨。她的作品《月光曲》诗化了静谧的月夜,以满构图的形式特写一轮天上圆月,地上枝枝草穗,如葵花向阳般朝向月亮,天与地互相呼应,一只绿色蟋蟀伏在草穗上浅吟低唱,构思巧妙,令人叫绝。
碧春是一位勤奋,谦虚而又清醒的画家,我深知碧春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而又无怨无悔的,我相信一个几十年用真情作画的画家,一定会走得很远很远。碧春的画是献给春天的一缕新绿,一如她詩一般的名字——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