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阁杰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山东菏泽 274500)
二十多年来,笔者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从语文教师、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级部主任到主持教务处工作、业务校长,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组织和协调能力。在教育局与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笔者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通过注重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等一系列措施,为学校培养了一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较强业务能力、较高师德修养的教师队伍。
笔者坚持以“继承、借鉴、创新”为原则,带领学校教师潜心教研,努力行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路上。笔者崇尚的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学要行走在课内读写与课外阅读之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语言理解为语言运用,变内容解读为方法渗透,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推动阅读。
为了规避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效果差异,使教师尽快地启动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笔者组织骨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创建了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三三九”模式和“识、读、写”整体教学模式。
“三三九”模式的第一个“三”是指在一篇课文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三个导学单:预习导学单、精读导学单和拓展导学单。
导学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它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授课内容,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个人的二次备课设计导学内容,是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1]。导学单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变成问题提出来,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导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
第二个“三”是指阅读课教学的三大板块。
板块一——自学检测、基础过关;板块二——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板块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三大板块构成阅读教学的总体框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悟、交流、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课堂上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三大板块是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来设计的,主要依据九大环节:课前导学、预习展示、自主质疑;设问导读、合作探究、训练提升;练习巩固、积累内化、拓展运用。这九个环节从前置性预习到课中探究,再到课后延伸,实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的最佳结合。这九个教学环节就是“三三九”教学模式中的“九”。
本板块设定了“课前导学、预习展示、自主质疑”三个环节,达成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教师在课前先把预习导学单发给学生,在“课前导学”中提出自学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一定会有所收获,会产生一些问题,遇到了困难后有迫切的交流愿望。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把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难读字词、长句、难读的段落等标注出来,进行检查预习。对本课的字词句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强调和引领,落实第一课时的基础训练。在学生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谈一谈初读体会,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厘清文章脉络,进行逻辑分段指导。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收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而教师要及时归纳整理,梳理出共性问题,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继续精读课文的兴趣。
本板块设定了“设问导读、合作探究、训练提升”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设问导读,教师上课要善于设计问题,根据单元页中的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找出关键问题进行导学、助学。第二环节为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应注意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遵循学情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师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精准取舍教学内容,把握学的难点,抓住教的重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融入文本情境中,做到“教求其精”[2]。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融入合作交流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第三环节为训练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精妙的语言文字,通过想象、体验、朗读、小练笔等听、说、读、写训练,与文本自由对话,让学生主动进入阅读情境,自学、自得、自悟,读写共生,进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一板块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有所思考和感悟,思考作者是怎么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感悟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
本板块意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文本语言到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学以致用,向生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信心和兴趣。本板块设定了“练习巩固、积累内化、拓展运用”三个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例子,学到知识、练就能力、掌握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拓展读写量,可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以根据本课读写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阅读链接,实现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3]。
这九个环节是逐步发展生成的,而且有学习的序列性。当然,这九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课文内容的差异、训练点的不同,具体到每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导学单中的栏目设计进行选择和创造,但最终达成的总目标是一样的。例如,《黄鹤楼送别》这一课的第三课时设计了积累巩固、汇报展示、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的第三课时设计的是读——升华情感;说——积累内化;写——巩固拓展。最终达到了由课内阅读到写,再由写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确立课程改革模式只是为了规避由于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效果差异,目的是使教师尽快地迈出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没有不变的模式,只有永远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路上,教师应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问题发现不足,深入探讨教研,逐步改进,这样,“三三九”阅读教学模式才会更具生命力[4]。
“三三九”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笔者探究出了适合学生的“识、读、写”整体教学模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我们编写了韵文识字教材,通过韵文识字、识字小游戏、生活识字等方法让学生大量识字。我们用心打造晨读课程,一是保证晨读时间,每天早晨7:30—8:00,早读责任教师要提前3 分钟到岗,组织晨读;二是保证晨读篇目,晨读篇目包括各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诵读篇目》等;三是保证晨读质量,各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晨读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读起来、读进去。
学校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中组织学生阅读,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阅览室的图书漂流。我们不仅要利用好阅读课时间,还要培养学生每天读书15 分钟的习惯,每天的家庭作业要布置适量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逐步培养学生与书的亲近感和读书的好习惯。例如,一次考试正进行过半,一位学生突然走向图书角,笔者惊讶地问他:“你要干什么?”他很自然地说:“卷子检查完了,到书柜拿书看。”笔者当时对学生这种自然而然的表现很惊讶,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习惯的力量”。
每天早读课,笔者固定20 分钟的诗文诵读,一天背一首新诗,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互相检查。现在,课余时间,古诗背诵、检查、比赛已经成为我班学生有趣的游戏内容。一些学生找到了很多可以用来看书的机会,如坐在爸妈接送的车上读书等。可以看出,学生是真的把书当成了朋友,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尝试,我班学生的识字量突破3000字,可流利地阅读少儿读物,而且能背诵100余首古诗。识字量多了,无疑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扫清了障碍,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学生写作做了良好的铺垫,到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开阔,立意深远。
综上所述,在“三三九”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运用课内阅读中的方法、能力,在课外开展了广泛而高效的阅读,实现课内阅读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既符合他们的学习规律,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以后,笔者将行走在课内读写和课外阅读教学研究中,脚踏实地地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让学生走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