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清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学生在经过低学段的语文学习后,已经适应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并具备了基础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中学段语文教学,在低学段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学段语文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这些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仍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机械重复的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水平的唯一标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然而,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能够满足其基本的阅读需求,并且他们也会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阅读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讲解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切入点找得不准确,不能够潜下心来认真阅读教材,也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未能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迷失在了文本中,导致在教学时没有重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在备课时,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参考资料和指导书,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虽然教师把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写在了教案上,但是由于没有消化吸收参考资料上的内容,致使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只能念教案,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前学生的文章存在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运用能力较弱、中心思想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写作水平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的。此外,部分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和积极性不高,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没有写作兴趣和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虽然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深化,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发挥着强大的惯性作用。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优势教育资源的重视,小升初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和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升学考试中,分数仍然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教师一般只会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也不注重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以应试训练为主,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和情感价值的培养和熏陶[2]。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阅读需求,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和阅读面狭窄,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但是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数量不够大,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即便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充其量只能泛泛地点拨,很少能推荐出合适学生阅读趣味和爱好的书籍。以古诗词为例,教师除了解诗人的生平、诗词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中心思想及艺术成就外,还要具备扎实的人文知识,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美术、社会、地理、宗教甚至心理学在内的学科都要有所涉猎,才能上一堂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课。但实际情况是,具备这些综合人文知识的语文教师非常欠缺[3]。
首先,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分离的现象。很多教师把阅读和写作当作两种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开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把写作的意识融入其中,导致学生的写作意识比较淡薄。而在写作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为主,没有与阅读相结合,致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顺畅、中心思想不明确。其次,部分教师的写作训练比较机械,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最后,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写一篇周记,但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常常会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但是通过教学反思笔者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难度太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要么没有多大价值,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以为,教师与其堆砌很多问题,不如将问题进行优化,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核心问题,从课文中找出尽可能贴近答案的句子,以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例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研究,设计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又如,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裁缝的慢性子和顾客的急性子的句子,这样就使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凸显出来。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课文内容,便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能够加深对相关语句的印象与认识,从而积累更多语言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趣味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要学的生字编成谜语,将诗句融入游戏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赛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看待比赛结果,防止学生的求胜心过重,影响了身心健康[4]。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识字环节,教师可以开展“谜语识字”比赛活动。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定比赛规则,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教师将准备好的谜面分发给各个小组组长,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猜谜比赛,每组得分最高者进入决赛。最终,评出冠军、亚军和季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针对当前学生写作表达不清楚、语意不通顺、缺乏逻辑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即读写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写作的技巧[5]。开展读写结合,教师首先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课本的作用,以阅读带动写作,然后带领学生对课本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描写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对西沙群岛景色的描述之中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够具体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还领略和了解了作者描写自然风景的技巧,积累了语言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语文教学对教师的综合人文知识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以满足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王维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我们知道,王维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的作品除田园诗以外,还有边塞诗传世。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田园诗《鸟鸣涧》,边塞诗《使至塞上》《从军行》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王维的写作风格。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中学段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设置,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感受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逻辑能力及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