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荣
军分区系统改革落地以来,干部数量逐步压减,身着“孔雀蓝”的文职人员逐年增加,逐渐成为人力主体和中坚力量。常州军分区在抓建文职人员队伍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近期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组织文职人员集中培训,助其扮靓“孔雀蓝”、走稳“文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把集训作为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作为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做到早谋划早准备。一是紧前建队伍。从第一批转改文员开始,分区党委就把视线聚焦到这支队伍身上,积极探索抓建思路办法,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教育要求。随着文职人员数量不断攀升初具规模,分区在之前将其纳入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对单列抓好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命题,并在年初党委机关务虚会上部署了集训任务和抓紧建立制度机制等工作,立起抓建新要求。二是精准号脉搏。为使集训突出问题导向和有的放矢,组织机关调研和部队自查,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征询建议等方式摸清文职人员队伍现状,分析查找本系统转改人员进取精神不强、交流转改人员业务水准不高、社会招聘人员部队认知不足等3 个方面12 个问题,明确盯住问题搞集训,为集训号准了“脉”、定准了“调”。三是会诊开药方。汇编并提前下发集训学习资料,督导开展自学,掌握政策法规;梳理工作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制订文职人员集训方案、集训日程安排,机关处以上领导和部队主官联审集训方案,精心设课选题,打磨授课教案,确保集训精准“点穴”、开对“药方”。
围绕帮助文职人员走好“文之初”、干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灵活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向培训方法要效益。一是理论辅导明方向。针对文职人员换装难换“脑”、入职难入“心”的实际,开展“军中一分子、骄傲一辈子”专题教育,讲清文职人员10 个职业优势,以及与现役军官、地方公务员的两种职业比较优势,引导其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价值认同感;组织观看文职人员政策系列辅导录像,设置问答环节,解读政策要点,着力廓清身份定位、岗位职责、成长路径上的模糊认识,帮助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得失账”。二是红色教育筑根基。组织参观反映我们党最早在常州建立地方党组织的“红馆”,以及著名的“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纪念馆,向文职人员荐读《长征》《苦难辉煌》等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政治品格;结合“五看五增强”教育,讲述疫情防控期间军队文职医护人员勇敢逆行的动人故事,牢记使命责任、促进履职尽责;组织重温入职誓词和入党誓词,担当强军重任、提升党性觉悟。三是分层分类教方法。针对交流转改和社会招聘人员对军分区系统不熟悉、不了解的实际,组织学习国动系统政策法规和军分区管理教育规范,了解工作特点,掌握方法规律;针对本系统转改人员习惯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的不足,组织学习新规禁令,破除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区分人武部、干休所两种类型单位,围绕战备训练、民兵整组、兵役征集、老干部服务保障等课题分类授课辅导,分组讨论交流,促进熟悉工作职责、基本流程、标准要求。
集训坚持连队化管理、条令化规范,在严抓管理、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中灌注依法从严治军理念。一是严标准打基础。针对社会招聘人员学历高但军人基本素养不高的实际,结合内务秩序“四个专项”整治,叫响“不管学士还是硕士,先要当好一名战士”口号,从队列动作、传统教育、基础体能等方面狠抓学习训练,强化军人意识,提升军人气质;开展政策法规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和考试,针对考试成绩提出补弱要求,促进法规制度入脑入心。二是严纪律抓养成。落实七项集训管理规定,不论职务高低,统一编班集中管理,从集合站队、军容风纪、军人礼节等细微处抓起,从普通一兵行为准则严起,实现日常行为条令化、一日生活制度化;按照初始即严、一严到底要求,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坚持课前点名、课后讲评,实现全员额、全方位集训管控。三是严制度促规范。先后两个波次征求意见、三个波次修订完善,以党委名义制定《关于加强军分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六强化六过硬”,从思想政治、专业业务、任职能力、作风形象、环境氛围、奖惩激励6 个方面制定21 条具体措施,首次对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作出明晰规范,确保抓有所依、建有所据。
通过解除思想困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建立关心关爱机制,把对文职人员的关爱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一是谈心谈话强定力。军分区主要领导分别参加集训动员和小结,以集体谈心的形式,与全体人员话使命、谈归属、讲责任,鼓励树牢政治意识、练好任职本领、保持昂扬状态;部门领导利用课余时间,与大家逐个谈话交流,了解思想现状,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文职人员在体会领导的关心、组织的关怀中增强定力。二是演讲讨论增动力。开展“立足平凡岗位书写精彩人生”主题演讲,遴选8 名文职代表围绕岗位实践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自我教育,激发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动力。一名干休所女护士在演讲中谈道:“选择将‘天使白’融入‘孔雀蓝’,就选择了崇高与神圣,我为在干休所工作而自豪,为服务老干部而光荣!”围绕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讨论辨析,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管用招数,增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三是解难帮困聚合力。及时回应文职人员关切,发挥组织优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先后为多名现役转改文职人员办理家属随军、协调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分配公寓住房,对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文职人员家庭看望慰问,尽力解决其后院、后代、后路等难题,有力地汇聚起文职人员队伍投身军分区建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