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

2020-11-29 17:17:39查建祥
政工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官兵心理健康

查建祥

习主席高度重视部队心理工作,特别针对基层官兵“身心压力比较大”的实际,明确提出“要注重部队心理工作”“加强心理服务”。《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把抓好“心理行为和战斗作风训练”“心理知识教育和行为训练”等作为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部队必须充分把握心理工作的特点,精准有效做好相关工作。

一、认清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心理工作是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状态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满足人的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健康需要的实践活动。我军历来重视维护官兵心理健康、提升官兵心理素质,一直把心理教育、训练、疏导、咨询等心理工作作为军事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习主席多次提出要注意维护官兵身心健康,精准有效做好相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心理知识教育和行为训练,及时发现、报告官兵心理和精神异常情况,协助搞好心理问题甄别,对有心理疾患的官兵及时送医诊疗”。精准有效做好心理教育、训练、疏导、咨询、危机干预等心理工作,对于打牢官兵心理基础、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把握心理工作的全员性。心理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官兵,但目前还存在把心理工作的对象定位为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患者的误区。有的官兵出现心理问题也不敢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害怕“有色眼镜”的关注。官兵的心理状态可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正常心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状态,分别代表“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心理不健康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但都属于正常心理。异常心理是指心理疾病,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指偏离了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基层心理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官兵,既包括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官兵,也包括心理健康的官兵。

三、加强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官兵,但对待不同群体和个体要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方面,区别心理状态不同群体,明确心理工作重点。对于心理健康的官兵,以开展心理教育训练为主,重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在开展一般性心理教育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识别、诊断、疏导、咨询等工作,重在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调适和主动防护的能力;对于心理疾病患者,基层部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专科诊治。另一方面,区别心理问题不同个体,针对性开展工作。官兵心理状态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体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问题,由于官兵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各不相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心理工作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和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要从官兵的年龄、性别、智力水平、工作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准确判别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的成因,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工作。要注意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环境等各种条件下官兵的心理变化,从心理现状出发,针对性开展工作。

四、突出心理工作的专业性。心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开展心理工作需要用专业方式解决专业问题。由于存在认识上概念不清的问题,基层容易出现难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心理问题的现象。一是将心理问题躯体化与生理疾病相混淆。例如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的头痛、失眠、乏力等症状,不属于一般的生理病症。如果作为生理疾病送医,往往会因为忽视心理问题而难以根治。二是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相混淆。虽然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但两者存在质的差别。有的基层部队仍将心理问题当作洪水猛兽,误认为其精神不正常,造成额外的压力,不利于其心理恢复。三是将心理问题混同为思想问题。有的把心理问题简单归为思想问题,延误心理问题的疏导与治疗;有的又把思想问题当作心理疾病来处理,往往容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都源于客观现实,相互影响和作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两者的表现、性质、内容等都存在差异。实际生活中,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又常常交织在一起,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只从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上找原因,笼统地认为是思想落后、品质不纯,而不注意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不但解决不了思想问题,还容易使不正常的心理长期郁结,影响身心健康,有的还容易激化矛盾,以致酿成恶性事件。因此,一方面要重视政治理论灌输和道德品质培养,并且始终不渝地坚持。另一方面还要采用专业的方式和手段,做好官兵的心理工作。对于心理测评、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则需由专业人员承担。

五、注重心理工作的发展性。心理工作从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角度可以分补救模式和发展模式。补救模式是以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官兵为对象,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而发展模式是将全体官兵作为心理工作的对象,针对官兵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心理障碍官兵的治疗与行为矫正,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消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从而得到充分发展。评估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必须着眼官兵的可持续发展,即心理品质是否发展、心理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开发。绝大多数官兵的成长是正常和健康的,即便有问题也只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工作要适应官兵心理发展的需要,遵循官兵心理发展的规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制定目标,化解行为中的消极因素,激发自身潜能,塑造健全人格,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危机进行积极预防、指导和干预。

六、遵循心理工作的客观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所引起,并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实现,而且会通过种种行为表现出来。开展心理工作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从官兵心理产生所依存的社会文化背景、物质变化过程去揭示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确保客观公正,不把自己的私人意愿、利益掺杂进去。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帮助官兵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轻易批评对方,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不轻易帮其作出选择。

七、紧扣心理工作的自主性。官兵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具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开展心理工作,必须把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避免使用诸如“我告诉你”“我认为你错了”“你还不懂”或“一定”“应该”“必须”等命令式的口吻,要多用商量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引导官兵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同时,要引导官兵加强主观心理世界的改造,建立良性的心理反应模式,当主观和客观现实条件发生矛盾的时候,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八、着眼心理工作的时效性。心理工作要注重做好预先准备,适时适地有效开展。一是适时掌握全员心理。在官兵入营和体检后,及时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全面摸清官兵的心理状况,并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利用执行重大任务年度考核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排查问题,及时更新心理档案。二是提前关注重点群体。对性格孤僻、认知偏激、有家族病史人员,以及近期心理变化较大、遭遇重大变故的官兵要重点关注,但要避免先入为主和以偏概全。三是快速应对疑似人员。对疑似出现心理问题的官兵,要及时排查评估。心理活动受内因和外因影响而不断变化,评估时应因时而异,注意心理健康的动态实时性和心理问题的反复性。四是结合任务特点适时进行心理训练。例如结合演习演训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加强官兵心理适应能力、稳定能力、承受能力、防护能力训练,提高官兵战时心理适应、战场应急防控、战斗心理创伤康复和心理防护能力。

九、强调心理工作的信赖性。官兵个性千差万别,言谈举止也各不相同。心理工作人员无法选择或改变工作对象的个性特征,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心理工作者要从尊重和信任的立场出发,努力和官兵建立友好信赖的关系。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对象,都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审视对方提出的问题并无条件接纳,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价值。即使对方提供的信息有矛盾或不实之处,也不能大惊小怪,表露出不信任的情绪或态度,而是要委婉地提醒对方。心理工作者要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的内心体验,对其感受表示理解,对其自我反省与转变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与支持,真诚帮助他们解除心头的郁结,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坚守心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十、坚持心理工作的渗透性。官兵大量的心理问题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因此,心理工作要紧密结合部队的各项任务,紧贴官兵实际,贯穿渗透于官兵活动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心理工作要同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经常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注重优化军营环境,尊重官兵正当需求,改善基层文化生活,努力为官兵排忧解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好心理工作。部队生活中,有些时机既是诱发官兵思想问题的时机,也是心理问题诱发的时机,在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同时,又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工作。例如抓住形式发展、环境变化、任务转换、利益调整、婚恋受挫、家庭变故等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机,区别官兵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差异,进行客观分析,做好积极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基层心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有总体目标要求,又要针对心理状况因人而异;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要重视服从性的培养,又要注重创造力的开发。心理工作要从基层建设实际出发,持续着力开展,努力促进官兵健康成长和部队战斗力提升,助力推进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官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 13:48:02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中老年健康(2015年7期)2015-05-30 16:33:56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