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及语文素养现状调查和对策

2020-11-28 07:47巫佳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素养

巫佳丽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行列中,大专教育也位于我国教育的序列中,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专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目前根据调查发现大专专业的语文学习和我国基础教育的要求程度有着一定的差距,许多学生对与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生缺乏必备的语文素养,再加上语文作为我们交流的工具,很多人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导致我国语文教育发展逐渐令人担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研究性学习,大量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大专院校才能培养较高水平的大专生。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专生研究性学习及语文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培养较高语文素养的大专生。

【关键词】大专生;研究性学习;语文素养;调查与对策

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语文研究性教学较晚,而大部分论文和相关的专著都集中在义务教育中,因此需要加强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发展。大专生语文学习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其语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今后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语文素养是语文标准的核心概念,是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较高语文素养的大专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专生语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我国教育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逐渐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教学思想,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没有跟上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充足,因此不少大专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要求的标准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使大专生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重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学观念落后,对于大专院校的语文教育而言,以纯粹的知识为教学目的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育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逐渐也显得比较落后,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特征,对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打击。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约束着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整体质量不够高,尤其是对于大专院校而言,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语文研究性教学较晚,语文教育专业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故语文教育专业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十分的有限,再加上社会上人们对大专院校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使得大专院校语文教育行业有着不容乐观的现状。因此,提高教学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教师选拔时,应有严格流程约束,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的培训,积极的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这样对大专生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语文素养认识不清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理念,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等。但由于语文人们交流的工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逐渐不够重视,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又因为学生对语文素养的概念认识不清,导致学生只重视语文素养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对语文素养中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因此,重视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学生实践能力差

目前很多大专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其语文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基本功不扎实,书写方面不规范等方面,学生实践能力差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体现在学生参加相关语文活动较少,学生很少有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机会,导致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差,知识面狭窄,上课缺乏应变能力及学生教育课堂能力不强。自然而然的学生很难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造成原因分析

造成大专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从外界认为师范类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并且他们的就业方面比较狭窄,工作从教几率较少,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开始寻求新的就业门路,从而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没有用心对待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所学的知识,更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各项基本功,从而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逐渐低下。

(二)大专各方面的管理不像中学管理方面那样严格,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像中学那样认真负责,再加上学生自习时间较多,原本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学习,然而学生由于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放松了起来,对待学习开始不认真。

(三)大专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式和理念上嚴重脱节,教师只是一味地理论学习,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没有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也渐渐的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逐渐使学生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放松了起来。

(四)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也是主要原因,由于目标不明确,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没有动力,从而致使学生在语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另外学生的一些观点不对,认为在学校学习只是为了得到毕业证,认为最后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不在乎中间过程的学习,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毕业证只是一个敲门砖,他并不代表学生本身自我能力,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应注重过程,在过程中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努力丰富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未来的道路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毕业后在进入社会上可以更好的融合起来。

三、提高大专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语文教学宣传力度,从兴趣入手

由于语文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因此,语文的教学就成为重要的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但单方面的宣传语文教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很难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因此,加强语文教学宣传,应该从兴趣入手,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宣传起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从而逐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读书分享会、举办阅读比赛等活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应在宣传的氛围,可以通过班内绘制关于相关语文活动板报等,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其次可以通过加强组织宣传人员,特别是以班委为基础做好宣传,为学生搭建实践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大专院校的语文教改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落后的,因此,提高大专院校语文教学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大专院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根本原因。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落伍,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导致课堂上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没有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极其不利。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培养专业教师的教师素养和专业技能,使教师充分明白语文教学的使命,这样老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积极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做好传递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使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工作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师选拔时,应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选拔,积极做好对教师新理念,新知识的培训,全面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定期举办教学方法的研讨会,能够使更多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三)注重提高语文素养,营造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在于学生要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以德育树人的教育宗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克服懒惰等依赖思想,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良好的规划性,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从而丰富学生自己,教师也应注意教学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的过程,学会做好读书笔记,并且使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在面对一道题甚至一场考试时,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学生就不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样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表现。

例如,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对于论文的撰写,积极的鼓励学生,使学生提前适应论文的格式,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面对毕业时对论文产生的畏惧感,从而学生可以从容冷静的对待,顺利的毕业,同时也提高的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学双方的配合,要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饱满的热情才能达到目的,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达到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对分课堂模式中“精讲——留白”原则在五年制大专语文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8):181-183

[2]李春艳.特殊教育大专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148

[3]赵越英.大专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专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98

[4]李达菲.浅谈小教大专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25

[5]秦振林.小教大专生研究性学习及语文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2):78-81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句式、语法、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说它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可能有人觉得不好理解。

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语文素养”的概念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语文教学和研究走过不少弯路:出于政治的需要,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为了突出思维训练,把生動活泼充满感情的语文教材当成了枯燥的思维训练材料,语文课变成思维训练课;片面强调语文的实用性,甚至主张不要进行文学因素的教育,课文只要“规范”,不要“典范”,语文课成了日常交际课。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地位得到重新确认,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也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容把握不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还是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的偏差之一就是“能力中心论”的盛行。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语文素养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