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道德和法治是评定个人综合素养和规范个人行为的标杆,应每时每刻向人们灌输和传递道法的基本理念,增强人们整体的道法意识。教师应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政策,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全面渗透和拓展,提高学生约束自身行为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让学生逐渐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下文将初步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初中教学中的拓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拓展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思想的培养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述模式,要结合实际生活,强调和突出道法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地让学生进入社会事件情境中,铭记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不应仅是讲述道法的知识和理论,应采用不同的融合方案和拓展手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教授,将实时政治事件和社会道德新闻巧妙地融合和渗透在初中道法课堂中,提高学生道法培养和拓展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初中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最终的拓展目标和培养目的。
一、巧妙地运用时事政治新闻和事件,有效地渗透进课堂中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一些观点总结和事件分析,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宽泛,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偏离,教师应经常性地引用社会时事事件,保证热点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觉地感悟错误的社会行为的危害性,甚至造成社会的动乱不安。教师应善于巧妙地运用时政新闻和社会事件,将其有效地渗透在课堂讲述中,防止历史事件产生的时间代沟和背景差异让学生无法直观地认知和评价道法事件,让学生产生疏远感和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快速地判断和辨析事件所违背的道德条例和法律规定。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的案例讲解中,教师主要通过社会中最近发生的时政新闻进行道法观念串讲,详细地分析每个案例所涉及的道法条规,仔细地讲述具体的规范做法[1]。教师首先将曾经轰动一时的明星“诈捐”案融入在课堂中,并将网友的正反双方的态度看法反映和体现在课堂中,询问学生这是否是一个明显的违背诚实守信品质的反面教材,锻炼学生辨别事件真伪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交流,总结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错误做法。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通过列举出具体的法律条例,向学生讲述事件的错误之处,让学生清楚案例的不当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二、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道法意识,针对性地拓展道法课堂
教师不应盲目地制定道法拓展方案,应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道法意识和自身的认知情况,针对性地拓展道法课堂。学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的主要参与者和讨论者,教师应以学生为任务拓展中心,创设一套完备且完整的融入方案,准确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漏洞,不断地充实自我,突破自己道德和法治思想的制高点,实现拓展方案的优化和改善。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案规划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主动地调查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要求其进行客观和理性的分析,不要有所顾虑。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要秉承一种乐于接纳他人意见的良好品格,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勇于尝试说出自己的缺点,并表述自己的改进策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整体性格。教师向学生不断地强调全面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擅于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优秀品格,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积极地转变授课思维,让学生彻底掌握课堂的主导权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化思想传授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授科目,教师应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授课思维,让学生彻底地掌握课堂主导权,通过自身的探究和资料搜集,明确正确的道德理念和合法行为,自觉地监督和管控自身的行为规范,实现道法意识在学生思想中的全面渗入和贯彻[2]。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或独立思考,多方位地认真辨析案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要求学生应以此为戒,熟知违反道法后受到的惩戒。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的主题探究中,教师直接指出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体会法律对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市场调查,查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条例,清楚每部法典制定和颁布的意义,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交流和探究,逐渐地知晓每部法案的具体规定和设置底线,从而更好地做到知法守法。
四、結束语
道德和法治是人们自始至终需要培养和完善的两大重要部分,教师应连续地向学生灌输道法思想,提高道法课堂的拓展和优化,保障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精神和道德品格。教师可以采用时政事件的导入、针对性地拓展道法课堂、积极地转变教授思维等策略,保证课堂内容能够与时代紧密地衔接、与生活密切地相连以及与社会全面的相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长环境学习道法、认识道法并且改善道法。
参考文献:
[1]薛芳.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J]. 教育界,2020,000(003):60-61.
[2]周大江.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 进行互动[J]. 信息周刊,2019,000(0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