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始终作为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充分重视,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还比较差,鉴于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适当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导学案教学是通过设计有效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实现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本文重点研究我国小学阶段导学案教学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给小学的数学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促进我国小学阶段数学科目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人教版;数学素养;主观能动性
导学案教学即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是随着时代发展并基于新课程改革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依托于导学案展开,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并融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未能注重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深入研究导学案教学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在新课改模式下,国家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教学观念,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要角色,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也不会提前预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现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概括.
(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主体作用被忽视
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数学教师对于课堂起绝对主导作用,只有部分教师会将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是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较低.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堂趣味性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这也对我国小学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但是很多教师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多以课堂提问和知识点讲解为主,未能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与导学案教学等方法,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教师需要定期反思,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
无论何时,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意识懵懂,很难认识到学习对于其日后人生走向的重要意义,兴趣往往是诱发其产生主动学习欲望的主要原因.但是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教之下被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这些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整体认识并不正确,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不会主动思考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而是机械背诵教师给出的答案或按照教师给出的步骤一步一步解答题目,没有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主观能动性不高.
总体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种种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导学案来让学生自主梳理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导学案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具体含义为一种借助导学案实现对于学生的课前独学引导、课上合作学习引导以及课后复习引导的教学模式.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穿插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个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完成预习任务,在课上就某一问题展开具体讨论和研究,并利用课后时间围绕导学案上的内容展开复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导学案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与学相协调便是导学案教学的核心.
三、导学案教学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自觉能动性是同一个概念,其含义为人们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或在认识的主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世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也会有正确的认知,会开始思考如何学习数学知识,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贯穿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各个环节之中,能够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复习总结的过程,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接下来,笔者将就导学案教学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展开论述.
(一)导学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学案教学就是通过合理设计一定的课堂导学案,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师所需要讲解的内容,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教学展示,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集中备课,共同讨论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导学案,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才会领悟,由浅入深地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五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因数与倍数”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首先结合书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填补导学案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空白部分,然后再给学生设计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填写导学案时,可以自主阅读数学教材,进行知识梳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合理设计课堂导学案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交流学习心得,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讲解练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的过程当中把自己的疑问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相互之间解答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初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都是统一的,但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导学案,每一个学生所完成的导学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导学案并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其他学生进行10到20分钟不等的知识讲解展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总结,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在自己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其他学生理解.在进行讲解之前,学生会做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会自主进行学习,自主梳理知识点,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展示.比如小学五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在针对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模块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布置条理清晰的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认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具体概念和运算步骤,也可以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不同难度的数学应用类题目,然后教师可以鼓勵想要进行自我展示的学生,利用导学案给其他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可以把自己做分数加法和减法应用题的心得分享给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主动去认识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并加以运用,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利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巡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学生提出合理建议,正确指引学生.在学生讲解知识点之后,教师需要做出一定的补充和总结,教师在做课堂总结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设置疑问、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质疑以及师生共同的解疑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质疑能力的提高就意味着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因为质疑过程往往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是学生对于未知内容的一种求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在落实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编写导学案实现对学生预习的引导,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需要按照导学案的结构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教师布置的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新的知识产生困惑,这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接下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延伸并提出问题,再预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导学案中的新课知识展开讨论,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解答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这是一个质疑和答疑的过程.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一个提前预习的过程,不会对新课的知识产生疑问.即使是产生了问题,也很少有同学有勇气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但导学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的机会,学生能够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再由小组长整合进行汇报,教师做出总结并予以指导.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会有所提高,思考维度会更加开阔,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调动.举例来说,教师在围绕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百分数”这一章节展开知识讲解时,可以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3至5分钟时间讨论这个问题,并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解答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百分数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经过课堂讨论与导学案知识总结后,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为学生介绍百分数的应用知识,逐步提升教学难度,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复杂题目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导学案的预习内容时,教师应当注重基础知识和挑战性题目并行,不能让所有的题目都保持在较难水平,一味追求为学生创造障碍,这样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编写导学案时,教师需要让预习内容富有层次感,条理清晰,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为学生充分介绍基础知识后,应适当设置探究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举例来说,教师在设计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中“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导学案内容时,可以在前半部分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完成有关圆柱和圆锥几何特点和概念的填空,然后在后半部分为学生设置思考题目,探究圆柱和圆锥可以由哪种图形旋转而成;底面积和高相同的圆柱和圆锥,其体积有什么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圆柱和圆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究较为复杂的问题并产生自己的疑问,进而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间展开讨论,提高质疑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鉴于此,数学教师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设计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再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展示,最后做出一定总结.通过导学案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提升自我能力.总体来看,在教育改革的时代,通过导学案进行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积极动脑,学会质疑,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敬红.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J].辽宁教育,2019(9):58-62.
[2]黄少芬,朱舒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5):20-22.
[3]马小华.导学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4):118-119.
[4]劉坤. 思维可视化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