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羽琪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在一段时期的文明,也是我国最鲜明的特征体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渐渐被忽视,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弘扬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给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意识的关键。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积淀,它可以真切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与民族风貌,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以及观念的表征,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涵盖有文字、语言等,在这些内容中包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渐渐被湮没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少了。因此,在学校开始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可以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与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语文本身也是一种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文字、诗词等,语文的教授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语文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在渗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了语文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次,最重要的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渗透非常符合素质教育与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内容;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最关键的是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够强,在进行语文授课时仅仅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讲述,对于传统文化的涵义等的没有给学生进行教授,内容过于浅薄。由于教师的传统文化的意识问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并且,教师在进行一些古诗词的教授时,只是让学生对于内容、释义等进行了解,缺少对其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的深挖,使得学生不能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欠缺在语文上的文化素养[1]。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通过课程中的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内容中的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陶冶学生良好的语文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诗词教学中首先进行诗词朗诵的学习,然后再带领学生从诗词中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深挖,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的一课教学中,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在古诗学习前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然后再通过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深挖学习。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从《暮江吟》的题目入手,跟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词的题材以及其历史背景,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然后教师再进行诗句的分析,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中。“铺”与“瑟瑟”等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用词的精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用词的文雅与精确。
(二)作为班级语文特色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在日常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班级的语文特色中,教师可以在班级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会或者古诗词大赛等,可以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古诗词传统文化的运用中,在经过朗诵后,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民族风情。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在班级中进行书法评比,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一些传统文化节日时,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节日的相关的语文内容的搜集,然后在语文教学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享交流,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节日,领略传统文化风采,也使得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发展[2]。
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时,让学生进行相关古诗词的收集、相关故事的收集等,然后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诵与感受,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节日的深入性学习。通过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结束语: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悠久的传统文化可以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陶冶学生拥有高尚的传统文化美德,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明,程国平.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J].魅力中国,2019,(48):283-284.
[2]谢雅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J].少男少女,2019,3(2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