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与真实:大时代大事件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视角

2020-11-25 14:10朱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真实

朱虹

[摘要]在日常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比较宏观,和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导致学生因此无法把握,更不知如何以史为鉴;二是学生面对包含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时,不会迁移和整合知识,也就是不会学以致用。结合这两类问题,文章提出了应该将大时代大事件“下沉”,使之“真实”地还原“真实”的历史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在大而泛的历史格局中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以及将历史现象和时代背景相联系的思维品质;同时加强从教者的教学良知和专业素养,使其更明确自己担负着培养复兴民族的新时代人才的责任

[关键词]下沉;真实;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51-03

面对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大时代大事件,视角的“下沉”是为了展示更“真实”的历史。历史本来就是客观的史实,所谓的“下沉与真实”,就是教学双方都要沉浸到历史中,必须要有落脚点,然后教学者才能发现,进而带领学生发现带露珠的那株草。说白了,宏大的历史大时代大事件,不需要用更多的语言去叙述,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深入下去,下沉到历史中去抓住那些鲜活的人和事,如他们奋斗的故事、探索的故事、追梦的故事……这折射的就是大时代大事件的光。“下沉与真实”更像各种切片式的小专题,是从底层发力去求索的研究方法。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思考,笔者越来越觉得,问道于浮云,不如躬耕于山根。教师的教学必须有落脚点,必须深入到最深处去弄清历史大江大河的原动力,这样方能欣赏到表面的浪花。“下沉与真实”就是把历史上的大时代大事件做一次次像素级的还原,从而让学生走进历史而不是浮于表层;让学生理解历史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思想等影响国家和时代的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更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历史不仅是生动的,也是有意义的。

一、从教学设计上,“下沉与真实”立足于在大的历史时空观中寻求与普通人物生活的交叉,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真切体会、客观认识和整合迁移知识的思维

教材中很多大时代大事件,都可以运用“下沉与真实”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让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大历史下多种复杂事件的可能性,进而培养既能宏观又能见微知著的灵活思维。

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岸关系新发展”等宏观层面的政策和历史大事件,而现在的高一新生,都是00后了,很多当代史对他们而言就是教科书上呈现的过去的事,史实虽然明了,但他们对“统一”这个充满爱国主义的主题未必有所触动。

在2019年12月12日的江苏省新疆班历史教学的同课异构中,笔者和另一位来自盐城的同行就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呈现了这一课的教学。笔者选择了“下沉与真实”:将祖国高大的形象“下沉”,学生共同认可的是“母亲”“家园”等形象,于是“祖国统一”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就是“回家”;还将大时代背景下“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与“真实”的学生共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浸润在家国情怀中。

整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离家(国之殇民之痛)。先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来导入新中国成立时尚未回家的港澳台,以中国地图的空间呈现来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解决统一问题是包括大清帝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新中国政府在内的历代政府关注点(其中包含了李鸿章试探忘年交伊藤博文的底线而被毫不客气地反驳;北洋政府的“废约”进程被列强在巴黎和会召开前蛮横阻止,最终山东问题的交涉也严重受挫;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关于收回香港的努力因丘吉尔的霸道而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第七舰队介入又阻挡了我们收复台湾的进程),以台湾老兵高秉涵、国民党元老于有任、著名作家余光中等不同身份的人的事迹反映同样“真实”的有家不能回的游子经历和乡愁情感。

第二篇:港澳回家(国之策民之盼)。关于香港回归,选择了两个角度的“下沉与真实”。首先是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回归》片段,其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包括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等,他们身份不同,但心愿一致——在1997年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这一历史性瞬间的实现是回归前一刻中国外交官在谈判桌前关于0.01秒的据理力争,是仪仗队军人勤练苦训主权交接仪式上的精确步伐,是警察帽徽从上一秒英国皇家警察变成下一秒中国香港警察,是钟表师傅用精进技艺保证中方外交官手表的精准。香港回归背后的普通人的故事是戳中课堂的史实和情感的关键。其次笔者分享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证:关于香港回归的“两朵花”的故事。一朵花是1997年初笔者的初中老师带领我们折洁白的纸花,只为纪念“一国两制”的提出者邓小平;一朵花是1997年香港回归那一天那一夜包括笔者在内的全城市民观看了一场绚烂的烟花,以此来说明香港回归带给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美好记忆。关于澳门回归,呈现了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家中对联高悬“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横批“澳门回家”。这既是对第一篇闻一多《七子之歌》悲愤控诉的悲壮回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是普通人和事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关于“一国两制”,学生既从正面的材料去得出它的意义,也从香港暴动的时事新闻中去思考它的意义。这就从历史和现实的紧密相连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生动。

第三篇:两岸盼归(国之策民之盼)。在此选择了台湾老兵返乡运动的“下沉与真实”的视角,两岸关系的新进展受到了该运动的推动,这个落脚点可谓切中肯綮。

第四篇:护家(国之梦民之思)。在此延伸了关于新疆问题的现实。因为教学面对的是新疆班学生,所以这部分的拓展其實无论是从学生的关注度还是接收能力层面来说都是必要的:2019年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所谓的“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其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抹黑中国在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恶意攻击中国政府的治疆政策,严重干涉中国内政。2019年12月5日,一部时长近一个小时的名为《中国新疆,反恐前沿》的英文纪录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播出,该片全方位记录了新疆暴恐势力的罪行以及我国为解决“三股势力”所做出的牺牲与努力。让学生结合纪录片的“下沉”式还原和“真实”再现讨论思考:作为当代青少年,作为来自新疆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这是个和他们“真实”相连的问题。

四个部分不同视角的“下沉与真实”让学生从祖国母亲历史的倾听者和见证者变为参与者和保护者,这样的共情让学生觉得“我和我的祖国”是密不可分的,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二、“下沉与真实”的高中历史教学更能展现历史的生动和丰富,在过去的历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构建桥梁,寻求学生与历史人物共情

首先这堂课面对的高一学生是00后,本课内容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出生前发生的“历史”。其次这批高一学生还有特殊的身份,他们是内地高中新疆班(简称“内高班”)的学生,从我校近二十年的办“内高班”的经验尤其是教学实践说起,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决不能泛泛而谈。我校历史教学也在这方面花了功夫,以五本教科书为基础选择了必须讲的重点,有些内容不是高考范围但是对“内高班”的爱国教育和民族教育有帮助的必须讲,有些内容尽管是高考范围但并非重点在“内高班”历史教学中可以上升为重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开发、对时事的敏感关注、对史实的尊重还原,基于民族教育前提下的“内高班”历史教学是能通过娓娓道来史實、避免说教、设身处地地去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做到四个认同的。

这堂课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下沉与真实”:

首先,海峡两岸的乡愁,那是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大陆各地约有一百二十万军民迁入台湾后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为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笔者联系到“内高班”学生背井离乡的求学经历,让他们谈谈刚来无锡和一学年后回家的感受分别是什么样的。此处谈的和大时代背景下的乡愁是不一样的:“内高班”学生一年能回家呆两个多月,毕竟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还能感受到来白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爱……

其次,本课主题的升华部分主要涉及香港、澳门和台湾,而在课堂结尾则延伸到了“内高班”学生更为关注的新疆问题。课堂展示了关于美国干涉新疆问题的时事新闻,也用时事纪录片展示了中国的治疆政策,用硬核事实揭示中国西部边陲安全局势之严峻,新疆就是中国抗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纪录片中有一名和“内高班”学生同龄的女学生,在和极端分子接触并接受了所谓的“教义”培训后,她决定加入他们的团伙。这样的材料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其实和每一个国人包括他们这些在校学生是息息相关的,也帮助他们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沉与真实,让学生走近历史,更走进历史,明白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历史中的人和事。

三、“下沉与真实”的高中历史教学更能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生活感知力

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面对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学内容时,首先,需要不断积累素材,这既需要平时的阅读和观察积累,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备课。除了要注重素材的点滴积累,还要不断培养专业能力,这个能力既包括对历史事实敬畏的教学良知,也包括时刻积累素材的专业精神。其次,课堂的叙事方式其实是教师生活感知力的一种具体而特别的呈现,平时对生活的用心体验、细心观察和悉心积累,更能让课堂在不脱节、不枯燥、不晦涩的叙事中娓娓呈现。

在《祖国统一大业》这节省级公开课中呈现的很多史料大部分都是笔者平时的留心积累,如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和澳门回归之夜的“家祭无忘告乃翁”,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前对忘年交伊藤博文的试探和遭拒,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回归》片段,自己关于香港回归那一年那一天的个人回忆,关于香港暴动和新疆人权的时事新闻……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笔者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到在大时代大事件的时空观底色上去找到课堂呈现的立足点,把历史“下沉与真实”,让课堂在不失格局的基础上有具体而微的生动说明,进而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及师生素养的共同成长。

虽然“下沉与真实”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但其理念初衷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应该是一个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束缚教学的套用公式。首先,量要合适。毕竟要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学必须脚踏实地。其次,质要提高。“下沉与真实”的落脚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有效性是有帮助的,而不是无意义的。最后,“下沉与真实”除了成为教师“教”的理念,更应该成为学生今后分析史实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大时代大事件中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会以小见大地分析史实。但不必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套用这方法,方法是灵活的,更是内化的。通过“下沉与真实”的教学,让师生拥有更大的格局和见微知著的能力,也让我们的历史教与学更具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 袁妮)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真实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尝试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