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荧荧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0)
提起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课程或者英语课程。然而,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小学数学课程来说,由于题型的变换、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需要自己进行阅读,理解题意,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方法。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面向更为广阔的教育资源[1]。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难懂,所以不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所以,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阅读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便可将阅读的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从而有效增强小学数学阅读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阅读。
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其主动地进行阅读与学习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数学学习能力[2]。但让小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活动,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数学阅读资源,而利用信息技术便能收集到丰富的阅读资源。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等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且这种方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其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枯燥、乏味的数学阅读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数学阅读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转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还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因此,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便丰富数学阅读教学方式,调动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数学考试或者习题练习中,小学生常常因没有细心阅读题目而做错题,丢失分数。而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一般是叮嘱小学生注意仔细审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只普通的纸杯高度为( )分米,10、0.1、100、1 是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当小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往往第一感觉是这道题真简单,只是求纸杯的高度,然后通过生活经验,便知晓纸杯的高度为10 厘米,所以他们会盲目地选择第一个选项10。但是,我们仔细看这道题,就会发现它的单位不是厘米,而是分米。因此,这道题学生便做错了。究其原因,就是小学生阅读不细心。
小学数学的阅读内容与语文学科的阅读内容大不相同,它没有语文文本中的细腻情感,也没有语文阅读素材中多样的风格[3]。虽然小学数学阅读中会有一些情景化的设计,但比较呆板,缺乏生动性,所以并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讲述了周长的问题:小兰家有一个边长为36 分米的正方形桌布,奶奶决定给桌布四边绣上花边,请问花边的长度为多少?在计算这道题时,学生便需要仔细阅读。虽然桌布基本家家都有,但这种需逆向推导的题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正因如此,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在语文阅读中,教师通常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吃透”文章。但是对于数学阅读教学来说,有很多教师对其并不了解,甚至部分教师从来没有开展过数学阅读活动。因此,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也是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4]。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数学阅读教学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题目都涉及了一定的情境,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但是由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生活经验不足,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文字时,经常忘了结合图片,或者看图片时,无法与文字结合。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下,大部分小学生接收不到全面的数学信息,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问题,无法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受自身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等情况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就阻碍了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以致其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出现经常做错题的情况。鉴于此,要想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便可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以此帮助小学生理解题意,提升他们解题的正确率[5]。
例如,“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中有这样一道题:“幸福村准备从溪边引水,引水管道的内直径是0.4 米,水在管道中的流速是每秒6 米。照这样的流速,5 分钟可以从溪边引水多少立方米?”在做这道题时,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阅历,所以他们对题意没有太深的理解。面对此情况,教师便可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微视频或者动画再现引水管,让他们结合情境理解题意。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小学生明白了:水每秒流6 米,就形成了一个高为6 米的圆柱。由此可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帮助小学生理解题意,有助于其尽快地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才能理解数学题目,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向他们讲解阅读方法[6]。
例如,在线上教学“求和”的应用题时,教师给出题目:“奶奶买了一些橘子,小明和爸爸已经吃了4 个橘子,桌上还剩一些橘子(提供图片),问奶奶买了多少个橘子?”在阅读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关注到桌上剩下的橘子的个数,无法解答这一道题。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视频软件,向他们讲解阅读技巧,在线教会学生把题目中的图转化成文字,找出隐藏在图中的已知条件,即从图中数出盘子里还剩7 个橘子,这样就能很快解答这道题。由此,学生也明白了数学阅读不仅要读文字,还需要读懂图。长此以往,小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各版本教材中都有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名题的推荐阅读,如苏教版中五年级下册在学了“质数与合数”后安排了“哥德巴赫猜想”。但这“点到为止”的拓展阅读,只是“数学史、数学文化”中的冰山一角。要想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学生需要阅读更多优质的数学资源,但在现实中,他们却不知道应该读哪些数学素材[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开了数学阅读的一扇窗。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更多有趣、有用、有料的数学材料。例如,在教学完“质数与合数”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链接数学阅读素材“周期蝉与质数的趣事”。通过文本或视频阅读学生了解到:如果蝉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合数,在它繁殖期时就会遇上很多天敌。生命的进化是为了生存,13 和17 这两个质数都是周期蝉的幸运数字,帮蝉巧妙地避开了天敌的捕食。互联网上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看到了大自然中“质数”的巧妙存在。
而有关“质数”的阅读,除这样的一件小趣事外,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例如,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各大平台,如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主查阅到许多关于“质数”的阅读素材,如“本性难移”的质数2333,还有回文质数131、151、181 等。这些有趣的数学拓展阅读,不仅带学生走进了“质数”的世界,使其感受到数学的奇妙,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8]。由此可见,借助互联网是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打开方式。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数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阅读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数学阅读活动,以技术为“媒介”,以技术为“手段”,以技术为“平台”,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开启“别样的数学”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