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 奏响综合实践活动“四步曲”

2020-11-25 16:05刘爱萍
名师在线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活动教师

刘爱萍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1]对于教师来说,一系列的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已然转变了教育观念,但在常态实施中仍是困难重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其一,兼职教师居多,教学任务重,受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多走过场,指导不力;其二,受安全因素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被囿于校内,特有的社会育人功能难以发挥;其三,评价机制匮乏,模式单一,对学生的成长缺少正能量的持续性指引。所以,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奏好“四步曲”。

一、备好方案促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教师要用“一杯水”艺术地创造“一桶水”的奇迹。鉴于课程性质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是“一滴水”也没有。从教师方面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一般为语数兼职教师,教师在忙完本学科的教育任务时,往往对被称为“副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到位的核心,活动方案是资源开发的集中体现,是活动的蓝本,而合理的活动方案是教师组织活动的“扶手”。教师依托方案有计划地指导,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避免活动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蕴含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在不断理解、关注社区的过程中成长,并促使学校与社区形成良性的互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应遵循源于生活、指向性、可行性、立足学校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的社区特色的原则[2]。笔者所在学校在面向学生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家乡区域性的特色文化,结合地方课程资源的特点,挖掘社区历史底蕴、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内容,设计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组织骨干教师编写、讨论、修订,形成了一套可行可依的校本化活动方案。每一个方案均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集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于一体,多学科融合,并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内容,旨在形成“以劳培德,以劳促智,以劳冶美,以劳强体”的教育合力,努力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独特的节日习俗,继承传统美德,我们编写了适用于三年级学生的《春节习俗知多少》;为了让学生感受家乡以“味”见长的饮食文化,我们编写了《风味小吃见功夫》;枇杷是家乡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枇杷,传承枇杷的种植技艺,我们编写了适用于四年级的《枇杷无声却有味》;莆田被誉为“戏曲之乡”,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素以“精微透雕”著称,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下一代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编写了适用于五年级的《莆仙戏剧“活化石”》《精雕细琢现绝活》;享有“鞋城”盛誉的莆田制鞋业历史悠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精湛的制鞋工艺,增强其传承和发展传统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编写了适用于六年级的《莆田好鞋走天下》。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妈祖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编写了《妈祖文化传四方》。方案中包含了详细的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时间安排、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方法、教师指导方法、设计意图、资源支持等。教师在依托校本方案进行指导时,还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对方案进行二度开发,使方案更加翔实、有效。实践证明,这种校本化实施的方式是有效的,其中“精雕细琢现绝活”活动成果还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搭建平台获体验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等观念[3]。活动课的改革实践也证明,要充分发挥活动课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必须由形式上的活动课,走向实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立一种实践的知识观和课程观。在实践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手操作、脑思考,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个性,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各年段开展的主题活动,结合少先队的春秋游活动或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家校联合,努力给学生搭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实践平台,当然也可邀请专家进校园,指导学生亲历活动。

例如,在“精雕细琢现绝活”活动中,教师多次为学生创造实践探究的机会,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既锻炼了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细心、耐心、恒心等品质。

活动1:学校邀请雕刻专家给学生讲解木雕工艺起源、发展与传承,在学生的心里播撒了木雕艺术的种子,点燃了其探究的热情。

活动2: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莆田工艺城参观考察各种木雕名家之作,记录所见、所闻、所感,领略雕刻大师们技艺的高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3: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到腾辉企业实地参观访谈,见识了郑春辉大师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并在木雕师傅的指导下,深刻领会了木雕的雕刻技法及流程,同时感叹“精雕细琢”实属不易。

活动4:泥雕是木雕的基础。学校邀泥雕大师到校教学生做泥塑,使其体验雕刻的流程及技艺,感受与木雕相通的艺术创作程序,体验艺术的魅力。

三、夯实方法长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尤其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访谈、查阅资料、设计与制作、实验、问卷调查、反思、总结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脚踏实地地把研究方法落到实处——“导之以方向,辅之以方法”,才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提升研究能力,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查阅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按照目标达成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怪象:在展示交流时,只是呈现一大堆的资料,以及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些甚至跟主题毫无关系。小组代表汇报时不流畅,有的连字都讲不清。这说明学生只是应用了简单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复制、粘贴,却没有耐心研读、甄别、选择的能力。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加以纠正,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就无从培养。所以,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查阅资料的方法:①浏览,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②精读,边读边思考,了解其中内容;③记录,把有用的信息记下来,可以“做摘录——摘录重要的内容”“做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内容提要”“做札记——写下自己的感想”“做综述——整理出大概内容”。对重点处、疑难点、关键词或精彩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对于一些报纸、杂志、书籍,还可采取复印、剪贴的方法,但要记下文章的出处、出版时间等。最后严格任务要求:查阅结果不求篇幅冗长,但求主题突出、表达准确、意思明了、内容全面。这样先“逼”着学生仔细阅读、认真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而后教师再指导修正。一段时间后这就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四、紧扣评价激热情

对于有效促进课程的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言,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的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的评定、鉴赏。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活动课,这种课型性质决定了如果教师不组织好纪律,就很容易使活动陷入低效的困境。所以,课堂活动教师可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争星评价。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可设立纪律星、提问星、合作星、实践星、交流星、创新星等。某一组的学生如果经过同学或教师的点评,在某方面的表现突出或“研究成果”显著,可以在这个小组上加星。在交流中,学生既赏识了同学,又审阅了自己。这样把描述性的评价与争星活动结合,引进竞争机制,可以让学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激发其内驱力,促使课堂充实、有效。在外出实践时,学生除争星活动外,还可以以“活动日记”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这是学生对自我见闻、心灵冲击的一种沉淀与巩固。

整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校可结合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评选劳动章、创新章等,当学生佩戴绶带、徽章在主席台上接受同学的鼓励和祝福时,他们的心中就会产生满满的正能量,同时也会将此传递给他人。

结 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校本,脚踏实地地奏好综合实践活动“四步曲”,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逐步成长,在认识自我中日臻完善,实现自我、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