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勋志
(山东省日照市宁波路学校,山东日照 276826)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的关注,从而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教学,以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需要合理地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美术教师逐渐意识到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美术教学评价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但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师的评价过于主观。教师经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进行等级评定。一些学生的作品获得的评价很高,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而一些学生的作品获得的评价不理想,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这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2]。第二,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局限于课堂作业,或只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评定,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关注,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合作意识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3]。第三,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如果只从单一的角度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将会影响学生自身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第四,很多教师在课堂结束前的5~6 分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往往因时间有限而不够全面,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导致学生获得的评价缺乏实际价值,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触动[4]。课堂评价主要为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而在当前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多采用师评的方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难以对自身学习效果产生全面的了解,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实现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5]。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6]。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美术课堂充满乐趣。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他们在文化或体育课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方面较为欠缺。他们认为自己缺乏相应的“艺术细胞”。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对美术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进行“人物简笔画”的教学中,一些学生不具备人物写生的美术技能,造型能力相对较差,可能会出现人物比例失调等情况,但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合理把握人物跑步的动态。这时,初中美术教师就应充分肯定学生对人物动态情况的把握,与学生进行探讨,了解学生作画时的心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改变对美术学习的认识,逐渐树立美术学习的信心。初中美术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而要利用生动的评价语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快乐[7]。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综合评价,要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评价的综合性,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例如,在教学“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在学生学习完相关内容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先进行欣赏与自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外,教师还应活用教材,设计开放性的美术活动,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评价。由于美术学科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课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设计灵活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这样,教师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在设计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应用教材。
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也有少部分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例如,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关于这一作品的资料,以及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作意识。
在开放式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教材内容上,要灵活运用各种美术知识和资源,以免因受限于教材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美术知识和作品,充分发挥开发性的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奠定基础。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合理调整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开放性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点评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设置专门的美术专栏,定期更新学生的美术作品。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竞赛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教师应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将其定期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及家长对其进行欣赏和点评。这样一来,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孩子鼓励。
学生在小组中开展互动评价,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小组互动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评。所以,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提高小组互动评价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彼此之间畅所欲言,进行互动评价。同时,教师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开放式评价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完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显著提高。要想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一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应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为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