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第九中学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是重点内容,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更好地完成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生成。但由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落后,造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要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实验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开展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对比性实验、探究实验教学,有效运用生活用品和结合学生生活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自主性、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等实验能力,真正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它有特有的现象,能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深刻记忆知识,重新构建新知识的认识结构,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认真观察的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有效探究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要通过演示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如,先可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来撞击木块,发现在不同高度的撞击下,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再用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个高度滑下来,对木块进行撞击,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木块移动的距离每次都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样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及时有效总结出了影响动能的因素,记忆深刻。但必须注意: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一定要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规范,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说明实验情况和结果,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晰看到实验现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借助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实验,讲解不能太详细,让学生自主设计、主动探索、积极完成实验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活跃思维,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来,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消化物理知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等,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时,就可以有效采用分组实验法,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学会操作的技巧与方法,全面了解实践的相关原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符合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就要注重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在探究性实验中引导学生合理有效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在所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问题探究,掌握更多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内容时,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死板的,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上的步骤,用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升华、凝华、液化和汽化的验证实验,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但如果运用探索实验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质疑,积极进行物理实验的尝试和创新,更好、更快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凸显物态的变化,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并合理运用生活资源和生活中的事例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可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简易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还能有效降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感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参与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可合理改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效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拔罐器和医院输液用的长胶管进行,这样能较好地演示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使学生较好理解所学知识,效果明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样、新颖别致、高效有吸引力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物理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