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县西川中学高中部
伴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历经了数次变革,新高考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科教学影响深远。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生涯规划的概念是指根据个体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需要,规划、设计自身发展道路与方向。生涯规划教育是推进高中教学制度改革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不仅限于山川地貌、星辰轨迹等自然内容,还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等人文层面,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能够让学生熟悉国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学业道路或职业道路上作出明智的选择,寻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单纯的讲解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目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丰富有关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借助地理学科更好地寻找自身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合理使用教材,拓宽学生认知渠道。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合理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要通过地理教材的合理使用,打破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以及1998年洪水后应用遥感技术监测长江流域受灾情况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洪灾形成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紧接着,教师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让学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震后灾情分析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再告诉学生,遥感技术还能够应用于军事、城市规划、气象预报等领域,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找到今后生涯规划的方向。
2.注重地理实践,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认为地理学习仅仅是学好教材、背诵课本内容就可以了,然而并非如此。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参与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有针对性的户外考察、社会调查以及相关实验。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教师在对农业地域的类型进行深入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农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当地气温、降水、光照等数据,了解研究适宜在本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
3.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体验社区服务活动,参与职业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书本知识和现实社会间存在的差异性与统一性,在体验中明白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涯规划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优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付诸实践,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将地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推动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