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县五营镇马川小学
一滴水算不上什么,而只有无数条涓涓细流才能汇成江河。回顾以往的课堂上,班级40多名学生中,只有几个同学发言比较积极,大多数学生只是坐在下面听。在不断学习感受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培养常规习惯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们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从点滴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去年的树》是一篇写朋友间真情厚谊的童话故事,全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写了四次对话,第一次写鸟与树的对话,第二次写鸟与树根的对话,第三次写鸟与门先生的对话,第四次写鸟与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些对话以及后来鸟的表现中逐渐显现。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科普知识的渗透,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受到鸟儿的那种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尊重、默契、交流、互动,便显得极为重要。
经过课前一番准备,我们的学习便开始了,课堂教学一直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缓缓地进行着。“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多么充满情趣的文章啊!由于学生进行了认真预习,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朗读对话,教师适时地板书,及时地引导,这些都在预设之中。突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问道:“鸟儿飞的时候累不累?饿不饿?渴不渴?”对于这一提问,我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再一想,这是多么关切的提问啊!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鸟儿一定很累。”“鸟儿飞了那么长时间,一定很饿。”“我想鸟儿口很渴,渴到嗓子冒烟的程度。”好精彩的回答啊!在学生们的深情回答中,我趁机提出一个问题:“读小鸟与树根的对话时,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略一停顿,便踊跃回答:“为寻找朋友不怕累。”“为找到树忘了饿。”“为找到树朋友顾不得口渴。”精彩的回答引出了我的第二个问题:“这表现了鸟儿的什么思想?”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小鸟坚定地寻找朋友树的思想。”由此,师生间的默契也达到了最高峰。教学在这小小的插曲之后继续进行着……“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整体朗读结束后,要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分角色朗读,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如果是以前,为了不影响我的上课思路,我会示意他放下手,课后再说。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树为什么不给小鸟写一个留言条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是我说:“你咋这么会问问题呢!”于是我便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这篇课文,读完后,他们说道:
学生1:“老师,我想树已经留过言了。”
师:“留什么言了,请大家想一想。”
学生2:“树说要保护环境。”
学生3:“我想树的留言是:小鸟你不要难过,请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
学生4:“我认为树的留言是:爱护树木。”
学生5:“我认为树的留言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丁零零,正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时,下课铃响了。
这堂课在学生的深情朗读和回答中结束了,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没有交往、缺乏互动性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我们必须要有“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由满堂灌转向师生互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理念,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