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玛更参
(西藏山南市曲松县中学 西藏 曲松 856300)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是影响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为了提高中学教师的教育质量,学校应改善德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快我国中学素质教育的步伐。在当前这种教育质量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初中教育思想仍然存在许多缺陷。老师缺乏德育工作实践的意识,导致老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在未来,相关教育机构需要培养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实践,进而更好地帮助初中生进行成长。
目前,我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正处于正在或者尚未开始阶段,所以总体来说,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还不够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每次学生犯错时,老师都会仔细解释学生错在哪里,用这种方法,很难纠正学生的思想,很难理解德育的发展。相反,它也可能加剧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反叛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引入道德理解,道德良知,道德行为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来扭转学生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道德工作不能仅保留在表面上,而不去执行。此外,许多教师只专注于教学任务,因此他们过度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所以德育工作被老师忽略,导致学生德育质量存在差异,就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好,道德品质不好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状况,提高德育的教育水平[1]。
2.1 教师要转变德育观念。改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条件和保证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这也就是说,老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并学会看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并进一步加以改善。只有发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初中生才将能够充分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德育工作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不断改变老师的德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2]。
2.2 加强自我的学习,拓展德育内容。课堂改革后,制定了中学道德教育的质量要求。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这给我国教育模式得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要求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德育工作,不断充实知识,促进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阅读更多有关道德教育的书籍,以便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并提高教育水平[3]。
2.3 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师生之间需要加深交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心理变化,也能更加容易地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教学来说,只有在老师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领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关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并盲目的听从老师的活动和指示。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就需要在确定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状态始需要终高于学生的状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听,不能验证老师教授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介绍表明,需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改变自己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平等交流,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计划指导他们的学习。此外,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始终鼓励孩子进行德育的学习,并与他们一起进行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德育意识的环境中成长。最后,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建立“友好的家庭团体”,并使学生积极参与人际关系的培养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充满德育意识的环境中成长,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4 制度化的德育管理。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致力于让学生们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班。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整个教室管理系统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除此之外,国家还应鼓励相关的教育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改善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管理应该“两手并进”,一方面可以改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出卓越的课堂文化,进一步让学生在民主,公平和健康的学校文化中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4]。
在教学实践中,很明显的是,当前我国初中教学缺乏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所以,在未来,就需要相关的教育机构能够加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