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华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小学 广西 上林 530505)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老师”是指学习成绩优秀,并且有竞争意识,可以辅导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的这一类学生。在“小老师”的学习形式中,学生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在与学生协作中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也更容易被激发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1.1 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思想小差。目前,少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开思想小差,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喜欢上课讲话,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容易开思想小差,做小动作等。开思想小差的学生会因思想走神而耽误课堂学习时间,与同学之间形成差距不说,更会导致自己无法跟上课堂进度。特别是小学数学,部分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前面一章知识点落下,就有可能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关注这些开思想小差的学生容易影响上课的进度,不去提醒和管教这些学生又会影响课堂效率。尤其在学习的后期,教师既要保证整体教学进度,又要照顾学习进度落后的同学,这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 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同的知识章节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程,例如在学习“数与代数”章节和“空间与图形”章节就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数与代数的章节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去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章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操作去理解图像相关的知识[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应该按照不同的章节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课堂的效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减轻教学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3 教师的教学节奏难以把握。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会加快授课的节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吸收,学生在课后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教师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的难度调整授课的节奏,在需要留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时,就需要放慢课堂的节奏,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特别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留足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
2.1 设立“小老师”的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小老师”的角色和小组组长的角色有点类似,在竞选小老师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通过竞选“小老师”,也可以激发学生教强的学习意识,只有自己学习成绩稳定,才能够给别的学生提供帮助,而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又可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2]。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体味竞争和获得知识的快乐。
2.2 设立“小老师”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班级的教学效率。在“小老师”学习的环节中,被辅导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小老师”的辅导,学生可以避免教师授课带来的压力与紧张,也更加容易将知识吸收。小老师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个班级的教学中,整体教学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对于可以优势互补的学生群体间,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相互促进,互相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3 设立“小老师”的学习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比较少,通过设立“小老师”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小老师”与班级的学生增进师生关系,与“小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真实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小老师”可以充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日常沟通可以通过“小老师”进行传达,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
3.1 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小老师”的活动。分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团队互助,优势互补的学习方式,“小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科目带领和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预习和复习。有些比较内向的小学生不太敢直接向老师请教问题,可以通过向“小老师”问问题的方式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各项因素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组[3]。同时,教学任务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需要学生进行操作或深入讨论的章节尽量安排给小组成员自己讨论与学习,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有提高了效率。
3.2 通过选拔投票的形式竞选“小老师”。由于“小老师”角色的特殊性,小老师既需要接触其他学生,也需要跟老师对接学习情况。因此,在选拔“小老师”时,可以由学生进行投票,投出自己喜欢的“小老师”,由学生投票选出的“小老师”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人气,也会赢得更多学生的信赖和喜爱,这样的“小老师”在帮助同学时,合作过程也会变得更容易一些。同时,和教师对接学习情况时,教师也能够更加清楚地分析班级的学习情况,针对整体班级学习情况再进行教案的调整。
3.3 注重培养“小老师”的品格。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竞选“小老师”的角色,学生也会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教师需要培养“小老师”稳重的性格,平衡小老师的责任感和骄傲感,要教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培养“小老师”热心助人,团价友爱的品格,带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这样可以间接地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4]。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小老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得教师拥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教案。但教师也不能过度依赖“小老师”的作用,老师更应该注重发挥个人魅力,尽职尽责,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然后通过与“小老师”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