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学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向,针对信息化建设,七里河小学结合新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追求,积极探索开放性、学习型的,以数码平台为媒介、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数码社区建设模式,探索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校内外关系协调的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新路径。
1.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教研方式。依托“互助教研+网络教研”提升校本研修水平。运用“UMU软件平台”,创设一级主题教研课程,在一级主题课程根目录下创设子课程。引领教师整理分析相关数据、研讨主题内容,并对数据分析及形成的观点结论进行交流、反馈、评价等,让教师获得基础性、过程性数据,利用工具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更为便捷。
2.打破时空限制,开展教育教研。专递课堂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跨时空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达到有效教研。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师师互动的形式实现互动多元化。
3.共享优势资源,分享研究成果。借助全国QQ公益群“001草根论坛”,与优秀教师对话、与名师零距离接触、与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与沟通。学校多名专职教师应邀担任了主讲教师,向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分享中生成智慧,提升素养。借助“A0-码课学园-直播群”,在“映客”平台上和全国的老师、学生及家长分享教育技能和优秀经验。
1.建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融合。学校通过实践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1+7”校本课程体系,“1”即国家课程,“7”即“笃行、博艺、尚礼、健康、善学、创新、悦读”七彩课程。课程馆立足于班级文化、班级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以阅读、诗社、演讲、写作、魔方、七巧板等为主题,班级课程馆为载体,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建设更加个性化的“互联网+智能学科课程馆”新格局,学科课程馆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以学科融合为突破,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2.基于学生素养,提升育人成效。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馆体系,将学校课程全方位纳入网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形成了具有现代学校特色的数码课程体系。如,创新课程之科技社团课程,通过跨界将图形模块编程软件与传感器结合,将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引进乐高课程等。“乐高机器人”课程,将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让学生通过设计搭建,改变思考方式,形成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作、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学校名师工程体系,设置学科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梯队工作室、教师常态运行工作室,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美术、音乐多种学科;涵盖名师、骨干、新秀成长指向;重点定位于微课程、传统文化等重点领域,形成多种学科、不同梯队、全员共进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由年轻骨干教师自主组建的微课程工作坊,自2014年起,逐步将现代化技术与课堂有机结合,开发涵盖学科知识、班级管理、策略研究等多方面内容的1000多集微课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高度融合。
1.探索智慧学习模式。利用“学校网站”“班班通”“电子班牌”等管理平台,将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自主探究、情景互动、跨界创造等智慧课堂学习模式。“互联网+吟诵”“互联网+沙画”等课程体系的建构,将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将语文学习与音乐修养的提高高度融合,将美术、音乐以及光电技术整合,通过网络展示、体验、交流、生成,从而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育人效果。
2.创新有声课程资源。“有声课程”学习新体验,以“故事文化建构、故事课程探索,故事学科拓展、故事课堂研究、故事德育实践”等主题建构数码课程体系。2017年,学校启动“七小在线”有声读书课堂,主播老师坚持每天以录制读书音频的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019年,学校正式发布涵盖全学科的“有声课程”,成为系统提升“线上”新教育阅读实践的重要载体。
3.推进智能学习实践。学校充分利用“云”平台等智慧学习平台,全校学生全部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同在云端享成长。把网络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科教学工具,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发挥数码社区的作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课程,贯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