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瑞婷 河源市东源县上莞中学
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不断的完善,而且在新课标的推动和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体育方面的教学,对于体育教师的选择也多会寻找体育院校的教师,这类体育教师虽然专业素质十分好,但是整体的教学能力还是存在着很不足,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一直追赶老师的进度,整个体育教学的自主练习空间和时间大大减少,而且这种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们的上课时的效率大打折扣。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篮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在课余时间经常进行篮球活动,还对一些NBA、CBA的篮球赛事十分着迷,但是在真正的篮球教学活动中,这类学生往往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欲望和兴趣[1]。其实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落后,让学生们感觉到一定束缚,无法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自由地进行篮球活动。其二初中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篮球教学过程中技巧训练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项目,不仅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学生们通过长年累月的篮球训练,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篮球水平。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枯燥无味的篮球训练十分反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更愿意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篮球训练,但这种娱乐型篮球训练的效果和质量较差,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且让学生们养成持续性、强有力的动力,并且通过篮球教学锻炼学生的毅力。
首先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重视,并通过培训会、交流会、研讨会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并且在这些培训的过程中设立考核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的提高和进步[2]。而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让体育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打破原本师生之间的关系壁垒。其次还要和学生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利用这种平等的关系更好地开展趣味教学、游戏教学等等,从而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展现。
篮球作为一项技巧较高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通过简单的理论讲述和实际展示能让学生们真正理解篮球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进行合适的引导。例如通过和学生们共同进行篮球比赛,并且以少打多的形式,不断变相突破得分,然后等到学生们有一定的兴趣后,再开始进行变向运球的基础技术,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体前变向运球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1V1实战训练的方式,增加体前变向运球的应用。最后为了防止初中生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还需要在体前变向运球的训练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型训练、器械型训练、团队型训练,防止学生因为体前变向运球训练的枯燥无味产生的反感情绪。
首先在体育教学课程开展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舒筋活骨,还能防止剧烈的篮球运动对身体产生的不适。另外热身准备活动还能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篮球课程、班级、团队以及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这对于后续的篮球教学有重要的帮助。所以说需要体育教师整理好队列队形,然后让学生们通过慢跑的方式进行热身运动,这种慢跑的方式只是提前让学生进入体育活动中,并且要求学生们在慢跑活动中调整呼吸节奏,并两两标齐使整个慢跑热身运动更加规范。然后在慢跑结束后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进行扩胸运动、振臂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手腕脚腕、膝关节、肘关节等徒手的准备活动,通过这种准备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们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充分的活动,还能保护学生们的身体。最后则需要体育教师进行一些小步跑、高抬腿、后踢腿、蛇形跑、后退跑、后退转身加速跑、单脚跳、双脚跳等步伐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后续的体前变向运球的学习中更加敏捷,还能提高自身的脚步熟练度。
持球原地练习首先需要进行原地的一些篮球球性的练习,例如五指拨球、头部绕球、腰部绕球、膝部绕球、行进间八字绕球、手推球等等,这些篮球球性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们对篮球的感觉,还能让学生们更熟练地掌握训练方法,在学生们完成一定程度后,在进行持球的原地练习[3]。因此需要知道原地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要求和练习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在移动位置的情况下完成体前变向运球,同时保证运球时不出现掉球的现象。而在进行体前变向原地运球的时候,需要学生们双手持球放置胸前,两脚打开略宽于肩,膝盖微微弯曲,腰部要成一个斜面,然后需要将篮球运成一个V字形,而体前变向运球的击球点需要落在两脚中间,然后通过手腕和小臂的力量将篮球运成一个V字形,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要求一些运球不熟练的学生将V字运球的幅度变小一点,而熟练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将V字运的幅度大一点,并且时刻提醒学生们眼睛向前看。
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是篮球活动中使用最多的技术动作,一个掌握十分熟练的学生完全可以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作为自己的绝招[4]。而原地体前变向运球则是它的基础,在基础打牢后需要体育教师对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可以通过全场无障碍的体前变向运球,这时的动态训练需要要求学生们的运球重心降低,并且要求变向运球的高度不高于腰部,对于一些熟练地较高的学生们可以在进行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做完变向运球后需要将保护手撑开,然后压肩加速前进,加速的过程中需要脚掌蹬地发力。在做好无障碍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后,然后进行有障碍的变向运球练习,例如将篮球场竖着的一般划分为一块训练场地,然后通过折线训练法让学生们进行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训练,并且要求学生们在进行运球训练时,做到无障碍训练时的要求,像运球的高度、保护手、加速蹬地等技术要领[5]。最后体育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化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训练,例如将学生们分为两组小队,然后在篮球场中立起两组障碍物,让学生们通过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绕障碍的方式进行比赛,这种比赛可以分为竞速型或接力型,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还能在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运球练习。
最后一项练习则是全场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1V1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进行全场的攻守转换,首先需要一名持球进攻球员,其次则需要一名防守球员,进攻球员需要通过所学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进行突破,可以进行一次变向、二次变向或者三次变向运球,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防守球员。而防守球员则需要全场滑步跟防,同时还需要给进攻运球人员施加压力,像伸手掏球、增加身体对抗、紧逼运球人员[6]。根据笔者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训练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进行全场1V1实战训练时,都出现了加速较慢、变向运球过高以及变向完成后没有压肩撑开保护手的情况,这些都说明了学生们学得不够扎实。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往往都是学生们很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时刻的提醒和督促学生们改变这些细节问题。
综上所述,篮球是目前我国普及率较高且深受学生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不仅能增加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们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本文中笔者针对篮球初中阶段篮球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学生缺乏一定的技巧以及学习篮球的意志力不坚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变篮球教学的理念、加强篮球技巧的练习和应用等策略进行阐述,最后对体前变向运球的教学实践的课前热身准备、持球原地运球、行进间无障碍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有障碍体前变向运球、全场1V1实战练习等内容进行研究,希望给相关的初中体育教师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