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广辉 朱敏
摘要:主题拓展课要以一定的主题为线索统领全课,通过适当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把握本质,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多变的圆柱体》主题拓展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A4纸卷圆柱”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主题拓展课结构化思考转化思想《多变的圆柱体》
作为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一种课型,主题拓展课要以一定的主题(可以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重要结论、基本思想、重要方法、关键模型等,也可以是数学文化、数学精神)为线索统领全课,通过适当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把握本质,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
《多变的圆柱体》主题拓展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板块《探索与实践》栏目的第14题“A4纸卷圆柱”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以期达成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其他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其原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开阔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2)体会新旧知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3)通过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活动,加深对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材引入,温故知新——1张A4纸卷圆柱
(一)激趣
师今天的研究从一张A4纸开始。你能把一张A4纸卷成圆柱吗?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
生(展示,如图1)以A4纸的短边为高,卷成一个圆柱。
生(展示,如图2)以A4纸的长边为高,卷成一个圆柱。
师同样一张A4纸卷成的两个圆柱,体积相等吗?哪个圆柱的体积大?
生①号圆柱体积大,之前书上有过类似的练习题。
师(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见图3)回顾一下,之前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圆柱的体积的?
生先测量数据,再用“体积=底面积×高”的公式计算,然后比较。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体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生把圆柱沿高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我们发现,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
(课件演示如图4所示的变化过程。)
(三)引新
师老师不计算,只看一眼,就知道谁的体积大。你信吗?
(学生表示不信。)
师(课件演示如图5所示的变化过程)如果把拼成的长方体像这样翻转,那么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翻转后长方体的底面积正好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生我们可以再编一个体积计算公式,就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师真善于观察和总结!有了这个体积计算方法,现在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一眼就能看出①号圆柱的体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生我知道了!同样的A4纸分别卷成了两个圆柱的侧面,因此,它们的侧面积相等,半个侧面积自然也相等。而①号圆柱的底面半径比②号圆柱大,所以,根据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底面半径,就能知道①号圆柱的体积更大。
生原来,在侧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谁的底面半径大,谁的体积就大。
生这个公式太有意思了!有了它,就能更快地解决之前的卷圆柱问题了……
师很棒!你们发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
[评析:“1张A4纸卷圆柱”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习惯用圆柱体积的“底面积×高”公式计算,得出结论。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探究圆柱体积的其他计算公式,從而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拓展探究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起点,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目标,以操作、观察、质疑、讨论等活动为手段,真实、自然、结构化、有价值。]
二、操作深入,学会思维——2张A4纸卷圆柱
(一)延展
师如果将2张A4纸拼接在一起(接头处忽略不计),再卷成圆柱,可以卷成多少种不同的圆柱呢?
(学生同桌合作操作。)
生(出示图6)一共有4种不同的卷法,A4纸的长边拼接在一起可以卷成2种,宽边拼接在一起也可以卷成2种。
(二)分析
师你知道它们中谁的体积最大吗?还需要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生不需要计算,还是可以用刚才的公式推理出来。
生①号圆柱的体积最大。你们看,这4个圆柱的侧面都是用2张A4纸拼成的,所以侧面积是一样的。根据刚才的新公式,我们还是只要比哪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大,就可以了。
生你们看,①号圆柱是把两条长边拼接在一起作为底面周长的,当然半径最大,体积也就最大。
师你们的互相补充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棒!
(三)丰盈
师小小的一次翻转让我们收获了别样的学习体验,还想继续换个角度看问题吗?(课件演示如图7所示的变化过程)如果把拼成的长方体像这样翻转,是不是还能得出别的体积计算方法呢?请你仔细观察。
生真的有发现!我看到,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切面的一半。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切面在数学上叫作圆柱的“轴截面”。
生我发现翻转后长方体的底面积刚好是轴截面面积的一半,高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生还可以编出一个“新”的公式:圆柱的体积=轴截面面积的一半×底面周长的一半。
生其实,这三个体积公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得看你在什么情况下用……
师你们的发现太有趣了,你们的总结更是让我刮目相看!数学就是这么神奇,换个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析:由“1张A4纸卷圆柱”拓展到“2张A4纸拼接后卷圆柱”,问题更复杂,卷法更多样,但是,运用之前探究得到的公式,可以快速解决。由此,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问题的相同本质,以及“新”公式的大作用。接着,继续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拓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着力,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思维内容,引领他们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
三、拓展视野,提炼思想——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再创造”
(一)拓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经历了圆柱体积公式的“再创造”。受此启发,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能否有不同的表达呢?(稍停)咱们先来理一理之前学习的圆柱表面展开情况,谁来介绍?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圆柱的表面积是这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面积的和。
师熟悉的地方也会有新的风景,想不想知道?(稍停)提示一下:根据之前圆面积的学习经验,底面这两个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生两个长方形。
师那么,这三个长方形能不能拼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又会创造出怎样的精彩呢?期待你的发现。
(学生组内研讨后,教师引导总结,课件演示如图8所示的变化过程。)
生太不可思议了,它居然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和。
生我知道啦,圆柱的表面积还可以表达成“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
(二)提炼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圆柱体积和表面积“再研究”的过程中,都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换个角度看问题,数学真奇妙!
生不要总想着套公式,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公式。
生我觉得是“转化”,它让我们看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师没错。转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评析:由“圆柱体积公式的‘再创造”拓展到“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再创造”,进一步渗透逻辑推理(包括类比、归纳、演绎等)的思维方式,助力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对转化思想的提炼揭示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其目的是充分达成“提升思维”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守成,朱敏.对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16).
[2] 陈东栋,黄玲玲.基于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題拓展数学[J].江苏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