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20-11-23 07:33王晓敏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慕课

王晓敏

摘   要: 随着“慕课”在高校教学中的运行,“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广泛的影响,更是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在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了解“慕课”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慕课”模式的高校教学新体系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新问题,为建立一套适应“慕课”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 “慕课”   高校教学管理   优化人才培养

现阶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及教育网络信息化的进一步加深,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从较行政化风格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向网络信息化、服务支撑化、人性管理化的模式不断转变。从2013年中国“慕课”建设开启以来,各大国内高校争相参与建设,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上线,“慕课”风靡于整个高等教育界。与此同时,“慕课”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高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及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大变革。

一、“慕课”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

关于“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王文礼(2013)《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焦建利(2013)《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李志民(2013)《MOOCs的挑戰与大学的未来》;Fred Martin(2012)“Will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How We Teach”等。这些研究分别表明以下三大立场:1.“慕课”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一个机遇[1](53-57)。2.“慕课”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消极影响[2](18-23)。3.我们需要更加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和实践“慕课”[3](19-20)。

“慕课”对中国大学传统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广泛的影响,更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在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慕课”对教学管理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教育信息化战略,顺应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系统开展“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期为建立一套适应“慕课”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慕课”教育的不断发展使高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较灵活地把握学习过程。而且,“慕课”教育具有规模大、易开放、教学资源优质且丰富等优势特点,体现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4](109-119)。然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面临很突出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老化,更新速度慢;教学管理行政化明显,网络信息化水平欠缺等。在“慕课”的影响下,使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及人性化服务水平,继而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结合,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创新的重中之重。

但是,“慕课”教学模式的兴起,在促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转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连串问题。如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监督评价,这就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采取更科学有效的诚信检验体系;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课堂以外,建构起老师与学生独特的交流模式提出了更艰难的要求。

三、“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本文尝试对“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了解“慕课”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慕课”模式的高校教学新体系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新问题。为更加客观、理性地探讨“慕课”与高校教学管理的融合形式,以及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探寻髙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变革之路提供支持。

本文将分析“慕课”对现行高校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专业的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挑战。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慕课”背景下应对这些挑战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1.对照“新国标”,积极利用“慕课”平台的优质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新《国标》强调以大学生为主体培养目标,以过程教学为主,要求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求重视讨论式和师生共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16-18)。这就促进了高校“慕课”时代的到来,同时要求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必须转变。

针对“慕课”的特点及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岗位应从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加强课程资源的网上平台建设,推动翻转及微课课堂模式在传统学科的广泛应用等方面,做好“慕课”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在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式背景下,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课管理、学分制管理等方面都将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2.创新教学团队文化,推进教师分工多元化与层次化,强化慕课教师和教辅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区别。

“慕课”的课程团队应该由主讲老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是主讲教师提前线下完成课程设置,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录制网络慕课视频[6](1-9)。最后再由教学辅助人员检验课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习得情况,汇总并反馈学习者对慕课课程提出的学习疑惑,以及对主讲教师做课等提出的有效建议。同时网络技术人员要随时做好技术支持及网络维护工作等。参加“慕课”的学习者可根据兴趣需求、学分需要、培养方案要求选择要学课程,并通过课程平台、校评价系统和线上课程质量督导委员会等不同形式给学校反馈关于“慕课”课程的品质及课程平台的教学管理情况等。这样,更高质量的“慕课”制作就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慕课”团队其他成员需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服务水平。但是目前来看,对于“慕课”课程的专业培训及技术支持尚未普遍,且缺乏对“慕课”教学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3.完善新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慕课”教学团队的评价及考核制度、培训及激励制度。

“慕课”教学管理制度应包括“慕课”教学团队的评价及考核制度、培训及激励制度等。新的“慕课”背景下的教师教学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师教学管理形式和模式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建立“慕课”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其中首要的是建立新的“慕课”背景下的评价及考核制度。一门高质量的“慕课”建设,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课程团队一起共同完成,“慕课”课程质量与团队分工合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强化“慕课”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意识,可以建立相适应的教学及管理考核制度,明确的团队人员的工作职责,采取合理科学的考查方式。另外,完善“慕课”教师团队的培训学习制度,定期分别组织慕课教学团队参加“慕课”课程教学指导及教学研讨活动。另外要求课程辅助人员、网络技术人员进行“慕课”课程的辅助培训及技术支持培训,提高“慕课”团队每名成员的专业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完善“慕课”教学团队的奖励激励制度,以此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鼓励团队成员加强“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讨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与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讨论,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效率,不断深化慕课教学成果。

4.提高教務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改变日常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从侧重行政化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向网络信息化、个性服务化、人性管理化模式转变。

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的问题存在已久,影响非常深远。在校大学生作为高等学校具体培养对象,一样深受行政化管理的影响。有调查表示,单纯的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对大学生和专业课堂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教学人才等培养各环节丢失了应该有的主体地位。为了开创新的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等学校务必改革行政化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教学相关制度,提高大学生的教学管理亲自参与程度,扩展大学生的吸收知识自由程度,提高专业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程度。很多大学生都反馈,大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对象,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只能一味被动接受执行,对一些不明确或不合理的规定,反馈之后,学校也不予重视,甚少因为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管理制度做修订的例子。有专家学者指出:让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决策,对教学制度执行的阻力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和高校管理部门的矛盾可有效减缓。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能力,更高效地促进大学生实现个人管理和个人发展。所以,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政策势在必行,正好契合高校“慕课”时代的特点,能让大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加入教学管理体制整改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教学主体意识,而且可以进一步强调高校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主。

强化教学管理团队整体专业素养。“慕课”时代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求不但需要有与时俱进的信息化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大量具备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管理人才[7](51-52)。需要改变日常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从单纯的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服务化、人性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所以在“慕课”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人才培养,还要在教学管理人才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督促在职教学管理人员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线上课程管理素养,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强化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激励教学管理人员重视对自我学习的认识,从而从整个教学管理团队的基本素养方面提高“慕课”课程线上管理水平。其次,需要增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各方面保障,通过硬件办公环境改善、增多培训机会和职称评定倾斜等激励机制调动解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慕课”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长效性发展[8](34-37)。实现从单纯的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服务化、人性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促进“慕课”课程发展,不断转变高校教学机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语

“慕课”发展催促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管理者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为教学和师生服务,保证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质量的保证,必须严格日常的过程管理,本课题的成果将实际用于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期待能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发展,力求迎接“慕课”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冲击,更好地服务高校师生,乃至对“慕课”在高校的平稳顺利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2]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3]李志民.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1).

[4]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江苏高教,2020(5).

[5]陶源.“新国标”下研讨式教学在翻译论文写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20(2).

[6]崔瑞霞,谢喆平,石中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来源、历史变迁与主要内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

[7]王鹏,柯文丽.慕课在国内外的发展与运行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

[8]尚俊杰,张优良.“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8(5).

资助项目: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TJWD18D0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管理慕课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试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