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2020-11-23 07:37张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

张雁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结合本人长期的调研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下音乐教育凸显出的种种典型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教学发展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对音乐教育的高质高效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教师素养

每年,我们研培中心都会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培训送教进校园”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教学整体视导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研员,我发现每次参加活动的,大都属于学校的“边缘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比较陌生,教学观念陈旧,过于重视知识教授而忽视情感体验,没有理解音乐教学其实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对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认为针对音乐现状展开了分析讨论,并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

1现阶段音乐教学现状综述

1.1音乐教学理念落后

重考试而轻素养。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成为考核老师的唯一标准,音乐课只能作为语文、数学等“主课”之外的“副课”,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既然音乐课等此类无成绩学科对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帮助,教师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成为自习课或活动课,久而久之,缺乏实质内容的音乐课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很难体会到其真正的价值和乐趣。音乐是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情商开发、审美能力的提升、良好性格的形成等综合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一切围绕着考试成绩做文章,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重知识而轻体验。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热闹非凡和“人文深度”,许多老师将教学重点偏离,把美术课、道法课、语文课、地理课的教学模式直接套用到音乐课上,对新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科综合”进行片面理解,没有突出音乐学科该有的特点,把音乐教学的听觉感受、情感体验、音乐元素抛之脑后,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重教授而轻参与。新课标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在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传输的被动接受者,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钻研的更是稀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上述情况必须要得到扭转,学生应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和智力发展特点,要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策划与设计来组织教学,努力创造一个教学相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全方位成长。

1.2  音乐教学模式僵化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探索欲和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各种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不应忽视现阶段学生特性,而不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结构设计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大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往往将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时间花在了传授与音乐课程本身缺乏最本质关联的周边知识的传授上面。音乐能最直接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表達,丰富情感体验,而知识往往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消化吸收,与音乐艺术形式相比,知识接受往往是沉重的、迟缓的,而如何让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的天性得以充分释放,是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进行《青年友谊圆舞曲》歌曲教学时,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介绍音乐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播放一些静态的图片和陈旧的视频,在看似声情并茂的朗读背后,惟独没听到《青年友谊圆舞曲》带有舞蹈性的旋律和师生充满激情的演唱。对音乐理论不加筛选、不分步骤的一揽子教授,学生很难立即消化。同时,过度依赖提前准备好的音乐课件和教学设计,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达成情感互动,教学思路不明确,使得教学目标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音乐课程中的本应具有的艺术感染力明显不足。

1.3  教师素养亟待提高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地区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专职教师严重不足,专业音乐知识和技能较为匮乏,教学设计、应变、实践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在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错误频频出现:节奏和节拍混淆;连音线、反复记号解释不准确;拍号误读(比如四三拍读成四分之三拍);对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模糊等。长此以往,如果连教师自身都不能充分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感觉力便很难得到根本提高,学生也难以产生对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知。

其次,教师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对新课标的通透理解,校园内缺少教学研讨氛围,难以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工作者想要真正提升教学质效,同样需要注重“工夫在诗外”,特别是要深研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便完善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做到有的放矢,不能漫无目的、毫无重点,必须注重对教学的全盘掌控能力。同时,“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个人素养,会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感染力,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活跃课堂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加有利于烘托出课堂的音乐氛围,凸显出音乐艺术的特质。

2以新课标基本理念建构“新教学”

2.1  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透彻理解

新课标强调,“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理解也在逐步发生变化,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特性不断得到体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保持音乐教育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让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尽快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大对音乐课程结构的探索、突破,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艺术素养和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能和天性,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内在规范和要求。

音乐教学固然有着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在其中,但是不应该本末倒置,将知识输出视为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不应将其他课程承当的教学任务自然而然地转移到音乐教学上来,而掩盖了音乐教学本身应该具备的挖掘艺术潜能、提升音乐文化素养的核心内涵。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声音的感受”在其中占有的优先地位,其他课程同样需要通过声音去传递信息,但是声音本身是作为其背后承载的知识的载体,某些情况下,文字同样可以替代声音所起到的效果。而音乐课堂不同,通过听觉器官直接对千变万化、曲调悠扬的声音本身的体会就是其内在目的,与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知识讲解不同,声音本身是直指人心的,学生不存在理解障碍,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便会生发起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几乎不需要学习就能感受到自身内在情感的涌动。因此,音乐教师需要深切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对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内涵的挖掘,以学生为中心,将重心放在培养其良好音乐素养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把知识传授作为次要目标,开发学生主动而持久的探索欲、求知欲和感受力。

2.2  回归音乐教学本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养成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习惯。音乐教育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运用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构建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回归艺术教育的初衷。在音乐教学当中,不应将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首要目标,而更应当重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意味和美育内涵。与以数学课程为代表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能力和逻辑思维不同,音乐具有一种突出的感性美,固然在创作音乐的时候需要理性的参与,但是在体会音乐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细腻的感性能力,音乐恰好可以与数学等科目形成绝佳的互补。

比如,在进行《桔梗谣》的音乐教学时,重点是要体现出朝鲜族姑娘采桔梗时的喜悦心情。首先,结合自身本土文化特点,清唱一首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作为开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接着,采用多次对比聆听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节奏的不同,对比音长的不同,以弹琴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旋律,感受其音高和节奏,待学生熟悉旋律后带入歌词演唱,并逐步带入情感体验。最后,设置学习小组,分发铃鼓、沙锤为歌曲伴奏,以小组形式上台进行展示,并自评和互评,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以深度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對音乐学习的兴趣。

2.3  打造音乐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素养的高低息息相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高校需要完善现阶段的音乐教师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同步培养,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升以及对人才的引进,家长也应转换教育观念,不能只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快补齐专职音乐教师缺乏的短板,保证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主体充足,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就教师自身来说,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每天面对面与学生打交道,对新课标强调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要有深切体会,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做一名引导者,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安排,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参与性。教师通过进修或参与培训的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对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适应逐步改革教师评价体系的新形势,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锘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北方音乐,2019,39(09):163+165.

[2]   王俊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Z2):73.

[3]   朱嘉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   李红.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J].神州,2013(04).

[5]   席恒.小学音乐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