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雕
摘 要:低年级盲生缺乏感性经验积累,数学学习较为困难,需要借助直观化教学来弥补盲生的视觉缺陷。文章通过挖掘低年级盲生已有生活经验,利用身边的资源加强盲生动手操作能力,多种直观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提升盲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为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直观化教学探究应用途径和原则。
关键词: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直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02
在低年级盲生教学活动中,数学科目的学习占有重要位置,对提高盲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训练感官功能有重要作用。在日常低年级盲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低年级盲生因为视力障碍和年龄较小的原因,感知经验和生活常识缺乏,空间表象概念比较模糊,导致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一、直观化教学对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的意义
低年级盲生数学学习时以直观感知经验为基础,把形象的直观呈现和有限的抽象思维相结合,逐渐内化成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因为缺乏感性经验,难以把解题方法、定理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等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抽象思维发展比较困难。由于视觉功能受限,主要通过触觉、听觉、运动觉功能来进行缺陷补偿,用手的触摸来观察事物,获得事物的直观感知经验[1]。
直观化教学策略通过引导盲生感知外部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契合了盲生利用触觉、听觉认识事物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盲生缺陷补偿的重要途径。直观化教学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创造情景、应用实物、使用教具及多媒体等,注重实际操作体验。这有助于盲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辩证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直观化教学在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的应用
(一)创造合理生活情景,挖掘现有生活经验
在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创造适合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在愉悦的活动参与中发现数学原理。例如,低年级盲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难以理解“追及问题”,可以把学生带领到操场上现场分组演练,一组学生扮演速度较快的追赶者,另一组学生扮演速度较慢的被追赶者。在追赶过程中思考如何才能赶上前面的同学,或为何自己会被追上。盲生在经历了追赶和被追赶的运动体验,就明白了追及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关系。通过创造情境,让盲生化作情境中的对象,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相关数学概念,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度。
生活经验是低年级盲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应该充分发掘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盲生熟悉的社区、教室、公共设施等周边素材入手开展教学,用他们习惯的理解方式学习数学,让数学课堂更生动,更能调动盲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刚接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角度大小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利用折扇作为教具,在触摸折扇的打开和闭合的过程种感受角度的大小变化。经历了感受折扇角度大小的变化过程,今后学习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知识就容易多了。
(二)制作配套的教学具,多种教具配合使用
低年级盲生的数学课堂应该贯彻直观化教学原则,学生通过获得生动的事物形象,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合理使用教具可以帮助盲生更好地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让数学课堂探索氛围更加浓厚,提升盲生的学习动机。当前,统一设计的盲校数学配套教具比较匮乏,需要师生共同寻找符合课堂的可触摸实物资源,或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图片等形式的教具,来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物教具是利用已有的实物作为课堂教具,学生能触摸到最真实的事物表象特征,直观性最强[2]。但实物教具有时会受条件限制,出现不易获得、不易触摸全局、物体脆弱危险等情形,反倒不利于盲生对知识的探究,需要制作或改制适合盲生感知的模型教具,让盲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局部特征,反映出所要揭示的主要概念。模型教具还能发挥盲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促进精细动作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盲生主动思考如何制作出更适合自己触摸特点的学具,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
此外,我们可以利用盲文打印机制作可触摸的凸点图,便于盲生直观的初步认识各种图形特征。针对低视力学生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制作色彩较鲜艳、对比强烈的图形教具,发挥残余视力的作用。教具的使用能充分发挥盲生触觉灵敏的特点,实物、模具、图片等教具配合使用,对事物整体、局部等各个维度的触特征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加强既有资源利用,注重盲生的实操体验
盲校数学配套教学资源缺乏,对处在直观运算阶段的低年级盲生学习数学较为困难,我们应该主动挖掘潜在资源,充分利用好盲生常见的盲文纸、盲文笔、盲文板、盲杖、一次性筷子等周邊资源,为他们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例如,用盲文板、盲文笔理解组合、图形、粗细、长短等概念。通过折叠盲杖、筷子等感知形状,理解叠加、拼组图形、角度变化等数学经验。盲文纸方便获得,可以进行对折、裁剪等活动,便于低年级盲生对称、均分、认识图形、平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3]。
低年级的数学直观化教学强调盲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盲生触觉灵敏的特点,可以促进盲生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是教康结合的重要体现。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给盲生多提供体验、操作、探究的机会,感知正确的空间表象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盲生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提供一些“负示范”操作体验,通过对比正确事物形象和错误事物形象,形成准确的表征感知。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感知圆形是平滑的知识点时,学生除了要触摸圆的边沿,还可以触摸三角形、盲文波浪线等图形的边沿,通过两种感觉的对比,感知圆形曲线的平滑感。
(四)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语言作用
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盲校的教学面貌,在低年级盲生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通过和其他直观方法结合使用,让盲生感受动静有无和背景音效的转化,创造合适的情景,更充分地调动盲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直观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低视力学生可以同时感知音效、视频、图片等多感官刺激,方便他们获取外部世界知识。例如,学习“认识钟表”时,不仅让盲生触摸钟面模型,还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各种钟表的声音和动图,盲生从触觉、听觉、视觉(低视力)等多个角度认识钟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