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莉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高度浓缩,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水平都十分有益。基于此,文章着眼于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方法,先分析了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情况,而后阐述了以比较阅读教学法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论述了基于比较阅读法开展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古诗词;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30-02
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和家长对科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推崇。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职语文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重要手段,而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了极大比例,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比较阅读法。
一、中职语文古诗词教育的现状
相比于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强调实用性,即语文教育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要为重。在中职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环节,其选文大多具备人文性、典范性和审美性的特点,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鉴赏水平和语文能力及综合素养。[1]目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育的开展成效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知识积累、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浓厚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师所用方法因自身水平也存在局限性。虽然中职院校也是学校,但是其内部环境相对复杂,外界诱惑也比较多。所以,现阶段许多中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仅限于朗读或背诵,很难做到正确地分析或自主品评鉴赏。
二、比较阅读法应用的可行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以“对比”形式开展阅读的方法,在应用环节所使用的文章大多具备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特点。这种方法对于开拓读者眼界、活跃读者思想和提高鉴赏能力十分有益。而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引入比较阅读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知识空间的有效构建。这样,学生将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在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将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还会让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由此可见,基于比较阅读法开展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十分可行。
三、基于比较阅读法的中职语文古诗词欣赏和教学
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引入比较阅读法能从点到面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可以多角度、个性化地研读古诗词。而且,在该模式的应用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将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都将得到提升。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将被打破,中职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多元化的古诗词知识,并且在横纵向对比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十分符合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开展要求,也为中职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成效提供了新方向。所以,在实践工作中,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比较阅读法,将其有效地应用在古诗词教学环节。
(一)合理选择比较材料
在应用比较阅读法时,必须合理选用比较材料,所选用的古诗词必须与课本中待讲的古诗词有关联性。比如,二者的主题、作者相同,二者的体裁一致或风格相似等。当然,即便所选古诗词存在关联性,在教学环节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比较,不能过度地放大这种关联性。同时,在选择比较材料时需要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与现阶段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以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比如,為李白或杜甫的诗作选择比较对象时,应尽量选择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免因学生无法理解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受阻。此外,在选择比较材料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拥有明确的目的性。选用比较材料、应用比较阅读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合理地进行古诗词欣赏和学习,所以在选用材料环节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参考标准。
在材料选择方面,相关教师还应该基于横纵向对比而开展灵活选择。以横向对比为例,教师可选择用不同作者所著的同一主题或同类型诗词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比如,选用李白的《将进酒》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进行乐府诗的阅读和鉴赏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了解乐府诗的写作特点,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完成自身知识的扩充。而在纵向比较阶段,教师可以以同一个作者为基准,通过选取该作者不同时期、不同主题或体裁的作品来开展对比阅读教学。[2]比如,选用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开展对比阅读教学。
(二)科学设计比较点
所谓比较点,就是比较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环节要保证比较点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明确比较阅读的核心内容。比较点的设计是对“比什么”问题的有效解答,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的关键。在比较点的设计环节,需要基于相应的原则和角度进行设计。
一方面,比较点的设计应遵循合理性、探究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比较点时应该基于教学目标来作业,此时比较点应该成为攻克教学重难点和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工具。通常,比较点是两篇诗作之间的连接点,无论其展现的是二者的共性还是差异性,都将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便利。比较阅读的应用目标是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所以在设计比较点时必须保证其具备探究性。无论是比较点本身还是以此为依据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具备讨论性和开放性。在实践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对比较点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阐述,实现对学生发散性、创新性和自主性思维的有效锻炼。此外,在设计比较点时应该确保其能发挥出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在此环节应做好辅助问题的设置,以辅助问题抛砖引玉,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比较点的探究中。
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开展比较点的设计,为实现多元化比较阅读和多角度诗词鉴赏奠定基础。比如,以思想情感、主题和意象为主要元素,开展古诗词之间的内容型比较阅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重点放在诗词内容上,以实现对二者内容关联性的有效品评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此类型作品的鉴赏能力。当然,也可选择开展以评价为主要方向的比较阅读,如比较诗词作品的风格、表达技巧、意境等,让学生能进一步感悟古诗词的语言凝练、表意深切之美。
(三)有效应用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的应用,可以起到提高中职学生古诗词欣赏和学习能力的作用,但在这一环节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还是应该对比较阅读的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有效的筛选,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充足准备。在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环节,学生将通过探寻“同一性”和“差异性”来实现对文本的有效分析和深入理解,因此在选择比较阅读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作品欣赏环节的“求同”或“求异”需要合理地应用阅读方法。
1.以异求同
在比较阅读法应用环节,找寻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就是以异求同,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能为阅读者拓宽阅读面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巨大辅助。[3]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两个诗词之间的相同点将成为探究诗词深层次联系和帮助学生欣赏二者差异性的关键。所以,这种相同点也大多被设计成比较点。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此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深层次学习能力。
比如,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沁园春·雪》开展比较阅读教学为例,这两首诗作无论是作者、主题、体裁、写作年代还是思想感情都不相同,但是二者也并非毫无一致性。教师可以以二者豪迈的写作风格开展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此类型作品的认知以提高鉴赏力。在分析诗作豪迈风格时,教师可以将二者风格的趋同性设计为比较点,而后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应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作品切实感知作者的情感和诗作整体风格,为后续深入解读和探究作品内涵奠定基础。在此环节,教师应该做出积极引导,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或师生问答的方式,主动找寻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实现对这一组作品的深入研读,全面了解作者的行文风格与语言特征,感悟诗词作品的语言、情感和意境之美,实现高质量的诗词赏析教学。
2.以同求异
相比于以异求同,以同求异更加注重对关联作品差异性的比较和探究。教师在作业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发掘二者的差异性,从而为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和消除思维定式提供极大辅助。在实践作业环节,教师应该基于差异性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比如,基于主题相同、题材相同、作者相同等因素,选用比较阅读文本。在选用诗作时,可基于大方向相同、小细节差异的原则作业,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和提升。
为了避免教学难度过高,教师可尽量选择同作者作品或同主题作品来开展古诗词的比较教学。比如,选用杜甫所作的爱国主义诗作《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写作背景、心境和诗作的基本情感内涵与行文风格,让他们找到二者的差异。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实现比较阅读法与情景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借助语言、音乐或视频为学生构建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作者所处的动荡时期,进而加深他们对诗作的品评和感悟。
总而言之,提高中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有助于增强其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而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环节,应用比较教学法可为提高教学成效提供极大的辅助。在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比较材料和比较点,充分践行比较阅读的导引策略,让比较阅读的功能得以切实发挥。
参考文献:
[1]郭庆玲.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51-52.
[2]王会敏.中职语文课堂傳承优秀古诗文的教学实践[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2):38-39.
[3]黄 莞.体悟诗情 解读意象——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汉字文化,2018(S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