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尔红
摘 要:提高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夯实学生党建工作基础,对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综观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际,若对立德树人理念重视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发展质量。文章讨论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认知、教育成效等现状,着力从理念转变、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实践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各项考评机制等方面,真正促进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11-02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阵地,也是发展学生党员最基层的党组织。从党的十八大强调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以来,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更具重要战略意义。立德树人,其核心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突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的堡垒作用,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体系。随着学生党员规模的发展,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明确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梳理现存问题,就提升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和实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和策略。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
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当下,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融合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对立德树人理念认知不足。高校学生党员群体越来越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受社会各类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深,面对立德树人理念及内涵,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如一些学生党员,对自我要求不严格,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缺失奉献精神。一些学生精神追求贫乏,不愿吃苦,更不愿意努力奋斗。并且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落实得不到位。面对道德选择时,一些学生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缺失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丧失诚信。二是学校未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党员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党员教育课程模式单一,如对党章、党史等理论性知识讲解过多,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同时所选的课程内容中案例少,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强,对德育修养认识度不高。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未能兼顾立德树人理念。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理念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然而,高校党建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认识不足,使得一些教师未能在言行举止方面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如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由辅导员负责,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思政教育职业化不强,从而影响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另外,辅导员还要兼顾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往往无法做到两全其美。四是立德树人理念与入党教育缺乏有效统合。从高校学生入党教育实践来看,多以提交入党申请书为主,忽视学生党员的德育素养及表现,未能对德育养成进行系统化、全程化考核,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发展质量。如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缺失完善的制度,考察的内容、标准不明晰,未能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德育与纪律教育协同起来。
二、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影响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思想认知不足,偏专业教育,轻政治学习。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多以刚性需求为主,对软性指标落实不到位,如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重发展、轻教育,以致学生党员的德育素养滑坡,甚至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学生党员数量,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持续性教育。同时,在学生党员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对党的理论贯彻得不到位。学生党员没有深入理解党的理论,以致面对问题时缺乏正确判断能力、辨析力,意志不坚定,纪律性不强。一些高校将学生党员教育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反而降低了学生党员的参与积极性、自觉性,影响教育成效。二是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持续性。很多高校在学生党员理论教育中,基本以“三会一课”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也无法兼顾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开始放松对党的理论的学习,自我要求也降低了,使得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功利性越来越强,在面对工作时,将党员身份作为政治资本,缺乏奉献与服务精神,处处重现实,时时讲实惠,利己主义严重。三是高校基层学生党员教育师资薄弱。在高校基层学生党员教育中,教学任务多由基层党務工作者承担。但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基层党务工作者面临繁重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无法更好地兼顾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如一些党务工作者,身兼多项职务,在人手少、任务多的情况下,难以贯彻落实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再加上一些党建工作者年纪轻,党龄不长,自身就对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不太熟悉,更无法推进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四是高校基层学生党员教育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很多高校对学生党员教育的考评以发展党员数量为主,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在学生党员教育制度建设上,考评机制操作性不强,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考核时间多集中在学期末,考核形式以民主测评、工作总结为主,缺乏对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具体任务完成情况的测评。另外,对考勤、志愿服务、文明寝室等考察力度不足,考评覆盖面过小。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和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完善理论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从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入手,抓好理论教育关键点,成立学生党员教育组织机构,由高校党务管理者协同各院系党委负责人,组成多级学生党员教育责任体系,对党的理论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落实。同时,结合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实际,在不同阶段明晰不同的教育内容。各高校要细化实施原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党员,开展不同的理论教育。并结合党员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针对性教育,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新入党学生培训、学生党务干部培训、毕业生党员培训等。同时,要建设并完善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围绕基础理论教育,建立持续性学习体系,充分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教育契机,创新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如主题演讲、微党课学习、专题讲座等。
(二)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能停留于理论层面,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党员实践活动教育,要结合院校实际,围绕各学科、各学生党员成长的需要,科学组织实践活动。如以院系、年级、班級等为主线,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并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党员义工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发挥自我专业优势,体会职业责任感;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特别是与企业、社会团体开展合作,为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三)关注学生党员师资建设,提升师资德育素养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党建管理者要着力打造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一方面,提高党务工作者门槛,严把“入口关”。对党务工作者,从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考察,提高党务工作者标准。同时,拓展引入渠道,结合实际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退休干部,以及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社会上具有党建经验的专家、学者等,来充实学生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德育能力。高校要科学制订党务工作者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党务工作者参加学习、培训,开展业务交流,并结合需要选派优秀党务工作者外出学习,到其他高校党务部门挂职锻炼,学习经验。最后,促进高校党务工作者的职业化发展,从制度、岗位职责、待遇、晋级通道等方面,为党务工作者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四)突出考核与评价,健全学生党员教育考评机制
为提升学生党员教育质量,必须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来检验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在考评内容上,要涵盖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理论学习、作风行为、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等领域,扩大考核覆盖面,减少主观评价;要根据学生党员共性与个性需要,细化考核侧重点。另一方面,强调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坚持党内评价与党外评价相结合,依托党员自评、互评、支部评价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合学生党员评价需要,对难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如理论修养、政治素养、行为作风等采用定性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学习成绩、遵纪守法等采用定量评价。
四、结语
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能放松,更不能懈怠。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的基本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完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党员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源波.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95-97.
[2]王久鹏.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123-124.
[3]刘 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7(28):62-63.
[4]刘 璐,马 强,孙彦钊.高校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38-40,44.
[5]潘福中,林妙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积分评价机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17-18.
[6]钟 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7(28):244-245.
[7]邹巧玲,丘元友.长征精神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158,160.
[8]李 扬,孙 欣.论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新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7,23(50):167-168.
[9]宋紫娇.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探析[J].长江丛刊,2017(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