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霞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为依托,根据各学科的本质特点以及育人价值,对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凝练,并让学生在之后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融合,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深化阶段,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实现课堂形式的转变,教师需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技能、态度、知识等的综合性表现,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人格塑造等各方面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提高,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核心素养并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学生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的多重互动、融合而形成的观念、能力和品质。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主观学习,印证了观念、情感和态度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素养型转变,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基本思想。
一、基于多媒体的生命观念培养
在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将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声像兼具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对“受精作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向学生展示受精作用精卵结合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受精之前,精子要经过层层筛选,数以亿计的精子在到达输卵管后还不足20个,而最终只有一个精子成功完成受精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影像和相关数据中感受到生命的不易与可贵,认识到自己就是最优秀的那枚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产物,以进一步树立自信。此外,精卵细胞的特殊结构也是为更好地完成受精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通过将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能适时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生命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对教学过程进行直观化的处理,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并在此基础上,还能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一条认知链条。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必然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学生的认知成长,因为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实施教学,是符合学生成长诉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还能让其快速地进入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于情境创设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
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对“动物与人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中的“体温调节”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创设相应情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经历,并提出問题“当你站在寒风中时,机体为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会有哪些反应?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又有哪些具体表现?这些反应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形成的?”经过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学生容易达成共识,即寒冷环境下机体寒颤、鸡皮疙瘩的产生,炎热环境下大量排汗、脸红等反应都是机体积极调节的结果,从而明确动物与人体体温调节是由神经及体液共同进行调节。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对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进行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挖掘相关情境资源,并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注意,充分调动学生探究与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科学探究精神。
此外,生物教师还可创设问题情境,并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充分把握问题的层次性与适度性,设计有层次、深浅度相适应、有梯度的问题链,促使学生思维逐渐提高至其“最近发展区”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能让其形成科学思维素养。
三、基于自主学案的理性思维培养
自主学案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通常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有重要影响。生物教师需在对课程核心理念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学情分析,并按照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引领学生实现课前预习与学习的自主学案。例如,对“生物育种”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设计表格,让学生对所学的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步骤、优点、缺点和应用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尤其对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要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规范学生书写其流程,让学生相互检查发现问题。最后,要在学案中呈现生产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要求的育种方法,学以致用。通过对学案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攻克遗传图解书写的难题,还能深化对各育种方法区别的理解与认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实现理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使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还能使学生在充分尊重证据与事实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思维探究生命的规律与现象。
四、基于合作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探究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对学生的高中生物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感,给学生提供多种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探究,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并实施多样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STS教育,从而使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群落的演替”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人类践踏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实地调查,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探讨,如:“人类践踏频繁的区域生存的主要植物是哪些?很少践踏区域的主要植物是哪些?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明确自然演替受自然因素、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完成知识目标,并进一步关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退牧还草等相关政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行为都能影响到群落的演替,充分认同人类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而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善与创新,以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高中生物教师要以生物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活动和实验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观念,并根据生物内容与生活、社会以及科学的联系,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客观、科学地看待生物现象,发现其中的生物规律。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具体现象联系起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高中生物教师也需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
[2]王德法,何畏.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