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德育教育

2020-11-18 10:44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力行教师应育人

卢 琳

(福建省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三明 365200)

引 言

“力行”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由简单的纪律约束型德育转变为引导发展型德育;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活动;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转变,从而努力开展有效德育、特色德育,高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力行”教育的现实意义

《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做到“力行”,即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孝悌;做事细致有自己的原则,就是谨信;团结友爱,就是爱众;有修养,有仁心,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就是亲仁。“力行”教育思想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通过实施“力行”教育,培养道德品行和实践创新能力兼具的“力行”人。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起了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如今,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一些学生无法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还要开展德育教育。教师需要在德育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小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学生产生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特点,这会在无形中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和沟通,这也是目前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面对和积极改变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找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够被他们所接受的德育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学生深入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环境[1]。

三、“力行”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课程育人

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对学科知识和学生应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完善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体系。例如,学校可以将“力行”教育思想融入课本教材中,与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进行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开展早读、班会等活动全面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教师应严格规范早读管理力度,确保班会有内容、周会有要求、总结有反馈意见,完善管理机制,将学生思想状况融入德育教育中,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教师应加强课堂主阵地的建设,让早读成为学生每天的必备环节,使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二)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当前,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德育教育应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促使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播放完毕后,让学生扮演视频中的人物,并使他们感受人物的心理特征。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感受,使其直观地了解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类情况,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有效解决小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分析并研究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这些问题导致的情绪波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心理或道德问题。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受心理情况的影响较大。例如,小学生出现打架、使用不文明用语等不良行为,很有可能是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教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运用心理沟通疏导的方式,深入剖析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主动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彻底解决心理问题[3]。

(三)管理育人

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在“力行”教育思想下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章制度可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对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展开工作。一方面,教师应制订恰当的规则制度,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确保制订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教师应发挥自身监管作用,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执行制度。另一方面,教师应制订合理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学校中,有个别学生会出现经常违反纪律的情况,对此,教师应予以严厉的批评,不能放松对这类学生的要求,从而确保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奖励和表扬,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四)协同育人

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容易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价值体系。同时,教师应加强家校联动。学校可以建立和家长联系的班级群,让家长在群里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及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群里发表自己对德育教育的看法,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和教师或者其他家长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和教师不仅可以在群内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及时就家庭教育问题展开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

此外,家访也是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实现家校合作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更是一种学校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联合德育教育。通过家访,教师能够营造良好氛围,使学校和家庭之间实现互助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4]。

(五)活动育人

学校应开展“力行”德育育人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学校应把“艺术节”“校园足球文化节”“毕业典礼”“高雅艺术进校园”“法纪教育”等活动作为体验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还可以开展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知过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重视人的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5]。例如,学校可以展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力行”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以自身为榜样,发挥自身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良好、健康的心态,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力行教师应育人
循序力行,让“德融数理”落地生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身体力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学校党支部构建力行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