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研修 链接核心素养
——南京市某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重点设计能力的调查报告

2020-11-26 01:04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任教学段重点

盛 慧

(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引 言

教学重点的把握与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精准地把握和合理地设计教学重点,能引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语文知识海洋中扎实地学、合理地仿、巧妙地用,从而掌握必备的语文要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计能力出现两极化

统计数据显示,任教一、二年级的教师和任教五、六年级的教师,把握教学重点的偏差数相对较大。究其原因,任教低学段的教师大多任教年限较短,往往会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任教高学段的教师因教学压力,确定的教学重点容易低于本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二)任教中学段的教师把握教学重点的准确率高于任教低、高学段的教师

统计数据显示,任教中学段的语文教师把握重难点的准确率要比任教另外两个学段的语文教师略高。执教三年级的教师中,57.14%的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42.86%的教师能够基本把握教学重点。任教四年级的语文教师中,精准把握教学重点的教师比例达到71.43%,基本准确率达到28.57%。两个年级中把握不准确率都是0。

这样的数据,固然有教师自身素养的原因,但也是因为中学段的教学重点相对于其他两个学段来说,在语文教学目标上具有很多共性。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指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任教中学段的语文教师把握教学重点要相对容易。

二、教师不能精准把握教学重点的原因

(一)没有明晰学段目标

部分青年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教学中不能精准做到有章可依。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依赖教学参考书,依赖他人的教学经验,缺少自我对教材的深度研读和思考[1]。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过于追求创意,教学中噱头过多,却忽略了教学重点。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需要背诵的课文时,为了减轻课堂教学压力,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预习时就要求学生试着背诵课文,虽然要求中有个“试着”,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完成背诵。试想,学生在没有任何理解的情况下背诵课文,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要求增加了学生的预习压力,忽视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没有关注单元导读

统编版教材从中学段开始,每一个单元的最前面都会设置单元导读,这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简要明示,或提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目标,或概述本单元重要内容。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读部分写着: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读部分写着: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而个别教师在教学中把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这明显偏离了单元导读的具体要求,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准确深入。

(三)确立的教学重点过多

本次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教师确立的教学重点过多,有的教师设计了2 个教学重点,有的教师甚至设计了3 个或3 个以上教学重点。其实,教学重点应少而精,多了反而会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教学应由点到面,紧扣重点,突破难点[2]。对于总体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取舍,有的教学内容只需要点到即止,或者引导学生自学达标。

(四)忽视语言文字运用

部分教师在确立教学重难点时,侧重于关注文本的人文性。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新课标》指出,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统编版教材更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在单元导读中就有所体现。任教高学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将学法指导作为教学重点。然而部分教师仍将体会文章表达思想作为教学重点,没有将领悟和学习文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对应策略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明晰学段教学目标

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研读《新课标》,明晰《新课标》的理念、内容、思路,铭记教学建议,这是教师能抓准语文教学重点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熟知学段教学要求,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三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对于“朗读课文”,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提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其用的动词却不同,从低学段的“学习”到中学段的“用”再到高学段的“能用”,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又如,对于“默读”,从低学段的“学习”到中学段的“初步学会”再到高学段的“有一定速度”,明确区分了“默读”应实现的学段目标。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新课标》并熟记于心,才能真正做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准定标,扎实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用心研读统编教材,吃透文本内涵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因此,深度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与内容、总体特点、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清晰《新课标》各学段教学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定标,科学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在具体篇目的阅读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呢?

1.研读文本,把握内涵

精准定标,研读教材是关键。教师要努力提升解读教材的水平,研读教材要做到准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能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应指导学生从文本中学习到什么,教学点是什么,突破点在哪里,同时还要能做到正确划分课时,确立课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例如,某教师在执教《雾在哪里》时,在努力实现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表达特点设计了引导学生仿说雾来到校园、游乐场、动物园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深入研读了教材,抓住了文本特点。

2.单元导读,明晰重点

统编版语文教材更能体现单元意识。从中学段开始,每一单元开篇就有一个单元导读,除了点明单元主题,还指出了单元学习的重点要求,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师只有紧扣单元训练重点,确定本单元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才能开展高效的教学。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开篇导读提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在此单元导读的指导下,教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应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作为教学重点;教学《海滨小城》时,应把“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海滨小城的景色特点”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应以“学习抓住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特点描写的方法,尝试模仿表达”为教学重点。

3.习题入手,抓准重点

统编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设有课后练习,这些练习明确提出了本课的训练难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认真研习课后练习,把握其编写意图,了解其教学用途,并在教学中合理巧妙地予以突破。例如,《桥》的课后一共有四道习题,其中后三道习题提示了本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找出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老支书的为人;其二是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感悟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其三是和同学讨论小说最后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的好处。这些题目已提示了本文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语句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特点。

(三)精心筛选教学目标,教学扎实高效

有些青年教师在确立教学重点时会设定好几个,这是不可取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简约集中,一课一得,人人所得。这里的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集中精力把一个问题讲清说明,让学生学有所“得”[3]。一篇课文可能有多个教学目标,但一堂课是没办法全部实现的,教师要正确合理地取舍,取文本的核心价值部分,舍学生不易掌握的非主流价值部分[4]。一堂课只有40 分钟,如果教师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小学生很难做到学有所获。例如,教师教学《匆匆》时,应将“关注文本表达效果,学习用具体事物描写时间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那个星期天》时,教学重点就要确立为“从具体语言文字中,发现情感表现的不同方式,并通过朗读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应结合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年段目标、学生能力等,对文本核心价值进行合理筛选[5],合理确定教学重点,让课堂教学更扎实,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 语

聚焦深度研修,链接核心素养。深入,才能成就深度。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多元而丰富的,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度研读教材,结合班级学情,从文体阅读学习、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提升的维度出发,精准确立教学重点,精妙进行教学设计,精致开展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目标。

猜你喜欢
任教学段重点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存在感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补考
省妇联敲定 十二项重点工作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教育部、人社部:为从教30年乡村学校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湖北新招录约4000名大学毕业生赴农村任教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江西将在每年教师节为长期从教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