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18 10:44齐晴晴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核心

齐晴晴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具有前瞻性还兼具综合性,将其融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其自身的形象性思维存在一些矛盾。通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

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能力和优秀品格,能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方面。从其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体现在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直观想象以及逻辑推理六个维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主要指的是以学习和实践为路径,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并使其进一步发展。由此说明,要想实现生成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过程性。核心素养生成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进行推理、分析、想象、积累等,可以使数学思维发生变化,并内化成情感和意识;第二,自主性。生成数学核心素养是主动行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成长是主导因素;第三,情境性。这需要与教学要求相结合,以创设情境为渠道,将实际情境和学生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并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中。一方面,教师应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性特点,鼓励学生产生新想法。所以,在引导学生生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元化的创新教育理念,将生活元素和实践活动融入教学情境和数学问题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

思想进步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受社会发展需求及小学生成长需求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逐渐呈现出新的教学发展趋势[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下获取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本质,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三)强化教师的因材施教理念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师应以因材施教为主要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距,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直观化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普遍具有形象性特点,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这使得小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抽象—形象—抽象”的转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蛋糕,并将其分别按照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平均分配,班级有16 个女生和24 个男生,那么每份蛋糕就可以表示为和。此时,让学生猜想: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分到的蛋糕,哪个更大一些?学生学习分数前,会根据数字的大小来判断,认为男生的蛋糕更大。当教师将两块分好的蛋糕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会发现的蛋糕更大一些。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即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二)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每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深度。这样的客观情况为教师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进行思维的互相启发,使其在思考与探究中得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2]。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如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分析圆锥的体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找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分析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异同点,将圆柱的体积公式作为着手点;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动手操作,制作两个底和高不同的圆锥体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是其思维互相碰撞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学生拓展学习几何知识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融入更加丰富的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3]。

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观解释这几种图形的运动状态,如播放一段视频,以风车转动、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来展示旋转;用黑板擦清除黑板上的字迹、升国旗来展示平移;以蝴蝶、雪花、门环等展示对称,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其他相关的生活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计算机中的软件,尝试以绘图的方式来表现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四)科学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引导性和梯度性,使学生的思维经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4]。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相关内容时,其主要涉及2、3、5 的倍数知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大家在黑板上的数字中分别挑选出2、3、5 的倍数,并找出这些数字的规律,分析符合2、3、5 倍数的数字具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点拨,以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途径,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5]。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动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根据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评价;第二部分是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彼此在合作学习环节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互相评价;第三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和课堂学习表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