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策略的思考

2020-11-18 10:44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思维

唐 可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引 言

“生活”是经常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高频词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往往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记忆[1]。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对教学内容探究不够深入,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策略谈几点感受。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受到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能意识到要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趣味化,这是目前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课题已是常态[2]。例如,在学生学习“平移”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平移运动的事物,唤醒学生的生活概念。当学生了解概念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运动的事物,最后结合具体事例来描述“什么是平移”。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出于课程效果的需要而非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虽然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生活化,但也存在为了课程的效果而强行插入与主题关联不大的生活化场景的问题。例如,在某节认识分数的数学课上,一开始教师出示一张桃子的照片,以较长的时间讲述了桃子有多么美味,惹得学生发出一声声感叹,个别顽皮的学生甚至发出吞口水的声音。课堂氛围看似活跃了起来,却导致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接下来的学习,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在干扰下思维活动难以辅助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该是切题的、简洁的,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而不是流于表面、拘于流程的。

2.侧重以习题的方式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虽然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选择用大量生活化类型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还未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就讲述解题方法,导致学生被迫接受知识点[3]。这种半知半解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延续,导致学生很难灵活运用知识点,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这种“讲解—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乏味枯燥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思维,演变成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的兴趣。

3.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侧重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4]。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安排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课堂处于“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学生的“学”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没有完全参与课堂。这容易导致学生不再主动思考问题,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局限于教材,容易导致在教学时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教师也会感到身心疲惫,渐渐陷入不良的循环中。

二、目前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方式

(一)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变化特点而定。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能够试着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悟,教师再适时帮助引导、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地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同时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5]。例如,在教学“以万为单位的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以万为单位的数,教师在适当时进行引导、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知,拓宽思维,巩固已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处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实现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的生活化、趣味化。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也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生活化

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建构又比中学生更加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眼前权威人物的评价,如学校的教师、家中的长辈。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特点,使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变得更生活化、人文化,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更加生活化、人文化的方式进行评价,以达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建构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获得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评价学生回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摒弃简单、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最后的“答案”,还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发生的过程,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实现评价方式的生活化。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改进策略分析

(一)参与班级管理,学科教育与德育结合,使班级环境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应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结合学科特点,主动与班主任交流,一起制订班级建设方案。 例如,小学班级中的积分兑换奖品制度,数学教师可以主动实现身份的多元化,建议班主任在班级设立一个“兑换小商店”,由学生轮流体验扮演“收银员”“采购员”“顾客”等角色。这样既可以增强制度的仪式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决策、动手能力,更达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心态会变得更加放松,更愿意在数学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引导学生思维生活化

学习体系是一个整体,各门学科之间是互通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需要在数学课堂、作业上加强引导,还应注意学生主体,实现宏观学习上的生活化,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协同引导学生思维生活化。例如,在阅读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一起选择合适的读物,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做好思维铺垫。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一种活动,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发展逻辑、思辨思维、培养审美意识,逐步养成耐心读题的好习惯。

(三)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前置学习、主动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发展“看不见的课堂”,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资源,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烧水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动手实践并计时,让学生体会烧水的流程,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准备。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自生活,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改变单一的课后作业考查方式,实现考评方式的生活化、多样化

布置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课后的作业是对课堂的延续。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对上课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巩固和完善。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效果的反馈,是教师考评的重要方式。实现考评方式的生活化、多样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结 语

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点,尽可能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及开展家校合作等方式来完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生活化的方式为载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思维跳跳糖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