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背景下朔州市奶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20-11-17 12:11韩振兴朱涛常向阳
中国乳品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朔州朔州市鲜奶

韩振兴,朱涛,常向阳

(1.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0 引 言

朔州市地处晋蒙交界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世界公认的草食畜牧业(肉羊和奶牛)黄金产业带,发展奶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近年来,在建设“全国草牧业试点市”、“全国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以及“山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政策机遇下[1],朔州市抓住“天时”,大力发展奶牛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奶业优势产区[2]。其中,尤以山阴县为誉,其不仅是全国优质奶牛基地,还拥有“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和“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基地”两大荣誉,且地处该地的古城乳业已成为国家级龙头产业。“粮改饲”背景下,以全国草牧业试点市朔州市为例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奶牛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可以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其他地区奶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措施。

1 朔州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朔州市奶牛产业发展已有4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集体农场饲养起步,凭家庭养牛发展,靠规模经营扩张”三个阶段[2]。目前,全市奶牛存栏约占山西省总量的二分之一,鲜奶产量也超过全省的半数,奶牛存栏量和生鲜乳总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3]。

1.1 奶牛存栏量波动大,主产区先增后减

从全市总量来看(见表1),2011-2018 年朔州市奶牛存栏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前几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当时开始重视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后期的减少主要是源自于畜牧业内部肉羊、肉牛产业的相似产业竞争,尤其是肉羊产业。从各县市区来看,朔州市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山阴县和应县,两地均为其他县市的三倍之多,其次为朔城区、右玉县和怀仁市。作为主产县区的山阴县和应县,奶牛存栏量虽然与全市奶牛总存栏量变化情况一致,均为先增后减,但是两县区的变化还是有很大差异:山阴县作为全国优质奶牛基地,其2018 年年末存栏量远远小于2011 年的存栏量,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山阴县奶牛产业发展开始由“量”向“质”转型;应县2018 年的年末存栏量远大于2011 年的存栏量,并与山阴县所差无几,确有后起之势,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奶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表1 朔州市各县区奶牛数量 头

1.2 鲜奶产量先增后减,单产不断增加

表2 是朔州市各县市区鲜奶产量,可以看出朔州市鲜奶产量呈总产量先增后减、单产不断递增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朔州市不断改造传统的分散养殖变为标准化规模养殖,进而使得朔州奶业产业素质不断提升,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作为朔州奶业主产区的山阴县和应县,鲜奶产量变化情况与当地奶牛存栏量变化情况一致。

1.3 标准化养殖替代散户养殖成为主流趋势

朔州市现有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228个[4],其中近九成的成母牛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多数养殖园区建设了双列式牛棚,实现TMR 日粮饲喂和卧床饲养,甚至部分园区实现养殖过程电子化全程管控[5]。标准化养殖代替传统的散户养殖成为主流趋势,在增加生鲜乳单产的同时,也降低了散户养殖面对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了奶品品质和产业素质,进而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6]。

表2 朔州市各县市区鲜奶产量 t

1.4 奶牛营养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

从2014 年起,朔州市大力推进牧草种植,奶牛营养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据朔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 年朔州市新增苜蓿种植面积5 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182 万亩。近年来,该市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和燕麦草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已经形成两个3 000 亩苜蓿基地、一个万亩燕麦草基地[7]。优质牧草种植和饲喂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养殖成本,以一个千头奶牛场为例,自产优质牧草可节约饲草成本200万元/年,1 kg鲜奶成本可降低0.4元左右[5];一方面也提高了鲜奶产量和质量,目前朔州市成母牛平均单产已经提高到约8.4 t/头,鲜奶乳蛋白提升到3.0,干物质含量达到12.3,微生物指标下降到4×105以下,鲜奶主要指标普遍超过国家标准[5]。总之,朔州市奶牛营养结构的转变,使得朔州奶业产业兼具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

1.5 乳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

朔州市乳制品加工企业,不仅有本地品牌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山西古城乳业,也有全国知名企业蒙牛、伊利、雅士利,还有外资企业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在应县投资建设的牧场群[2],5 个乳制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奶能力近百万吨,加上当地其他乳品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奶业产业链。

2 朔州市奶牛产业集群发展评价

2.1 集中度评价

区位商和集中系数是产业集群集中度评价的常用指标[8],其中:区位商LQ=(Eij/Ei)/(Ej/∑Ej) ,集中系数CC=(Eij/Ei)/(Pj/∑Pj)。Eij表示朔州地区鲜奶产量,Ei表示山西省鲜奶产量;Ej表示朔州地区牧业产值,∑Ej表示山西省牧业产值;Pj表示朔州地区常住人口数量,∑Pj表示山西省常住人口数量[7]。区位商、集中系数越大,分别表示朔州奶牛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度越高。从表3 可以看出,朔州市一市的鲜奶产量就占据了山西省鲜奶产量的一半;区位商系数较大,整体呈递减趋势,但有所浮动,说明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有所降低;维持两位数不变的集中系数,说明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程度高,且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现上述变化特征的原因在于,地处草食畜牧业黄金产业带的朔州市同时是肉羊和奶牛的优势产区,且两个产业为竞争产业,会相互争夺资源,随着朔州肉羊产业的强势发展势必会挤占奶牛产业的发展资源。从分布区域来看,山阴县是奶牛基地,平鲁区是牧草基地,怀仁县(市)是肉羊基地,右玉县是种羊基地,朔城区是城郊型畜牧业,应县是奶牛和肉羊产业并举。可以看出,从集中度方面来看,肉羊产业对奶牛产业冲击明显。

2.2 竞争力评价

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是常用来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8],鉴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这里用效率优势指数来评价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效率优势指数EAI=(APij/APj)/(APi/AP),其中,APij表示朔州市人均鲜奶产量,APj表示朔州市人均畜禽产品产量,APi表示山西省人均鲜奶产量,AP 表示山西省人均畜禽产品产量[7]。从表3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近十年来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效率优势指数在1.8~2.1 之间波动,且2017、2018 年的效率优势指数显著高于前几年,说明朔州奶牛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且近两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综合来看,朔州奶牛产业集群在全省范围内的集中度较高,且高位运行;同时,由于当地肉羊产业发展的冲击,专业化程度在降低;但是,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加,说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在于扩大集中度,而在于继续增加产业竞争力。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朔州市奶牛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奶牛养殖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兼具的产业[9],加之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目前朔州奶牛产业集群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养殖成本仍然较高

近年来,随着“粮改饲”政策的推进,朔州市牧草种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之朔州奶牛营养结构由“谷物为主”向“优质牧草为主”转变,使得1 kg 鲜奶成本降低0.4 元左右,但是相较于国外的奶牛养殖而言,目前仍然存在饲养水平偏低、养殖成本较高的问题。据陈志敏研究发现,朔州奶业生鲜乳的成本价为3.2元/kg 左右,当奶牛养殖场生鲜乳的销售价低于3.2元/kg 时,养殖场很可能处于亏损状态[2]。但是较高的生鲜乳售价,会使得奶粉市场很容易受到进口奶粉的冲击,假设将生鲜乳的收购价定为4.0 元/kg,那么生产1 t 奶粉的成本将超过3.8 万元,进口奶粉的口岸价仅为2.4 万元/t,其奶粉生产成本将是进口奶粉的1.5倍之多[2]。较高的养殖成本使得生鲜乳售价定价尴尬,较低的定价会使得养殖场亏损,较高的定价容易使得乳品企业受到进口奶粉的市场冲击。

3.2 牧草产业发展还不成熟

近年来,朔州市大力推广牧草种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朔州市牧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亟待完善。朔州市牧草产业分为全株玉米青贮、苜蓿、燕麦三大块,目前除全株玉米青贮产业成熟外,苜蓿和燕麦草产业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苜蓿产业受雨热同季、收获机械不足、加工调制技术不成熟的影响,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是利用率低;燕麦草产业存在加工不足、贮存场所欠缺、运输成本高等问题[5]。此外,农户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种草不如种粮”,不愿意将牧草种植在平整肥沃的田块里,影响了牧草产业机械化水平的推进,同时部分种草农户存在牧草种植方式粗放、后期管理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朔州牧草产业的发展,进而限制了朔州奶牛产业集群的发展[11]。

3.3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方面表现在奶牛养殖业方面,一方面表现在牧草种植业方面。在奶牛养殖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专门的销售人才,在养殖技术更新快、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要求下,传统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尚不足以应对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奶牛养殖业提质增量保安全的必选项。在牧草种植业方面,种、收、贮技术均极为重要,种植技术的偏差、收获时间的过早或不及时、收贮方式的失误均会降低牧草的供应量和品质,目前朔州市牧草种植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上限制了牧草种植科学技术的推广,也降低了奶牛养殖业优质牧草的供应量和品质。

表3 朔州市奶牛产业集群区位商和集中系数

4 发展对策

奶牛养殖业是兼具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10],需要充分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方面,随着“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和“国家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全国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的确立,加上朔州市是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核心区[12],均给朔州市奶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资金支持方面,每年国家每排6500 万元试点资金、市政府出资1000 万元、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和金融扶持政策来扶持朔州市草牧业的发展[7],据朔州市政府报告显示,2018 年朔州市设立了1 亿元的农牧交错带发展基金,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带动了社会资本的进入,为朔州市奶牛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障。但是,针对目前朔州市奶牛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养殖成本较高、牧草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可以看出主要是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业素质

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使养殖场在生鲜乳定价较低的情况下,仍有利润空间,同时乳制品企业也有实力与进口商竞争市场;二是有助于提高奶品质量,标准化的规模养殖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和营养指标;三是有利于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情风险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确保人、畜、产品、产业的安全;四是有利于粪污处理和再利用,标准化的规模养殖能集中处理粪污、废气和废物,有效避免畜禽养殖污染,甚至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关系功不可没。可见,朔州奶牛产业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安全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此外,在已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奶牛场可以继续推进TMR 全混合日粮饲喂和卧床饲养,并逐渐实现奶牛养殖过程全程电子化管控,不但可以提高奶牛采食量,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13],降低奶牛养殖人工成本。

4.2 加大牧草种植,优化牧草结构和加强技术推广

加大牧草种植,不仅有利于优化“粮改饲”三元结构,而且有助于缓解生态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奶牛养殖场的养殖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据相关资料显示,苜蓿和青贮是饲喂奶牛的优质牧草组合,用青贮饲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10%~15%,常年饲喂优质苜蓿可提高产奶量10%以上[14]。一方面,通过宣传牧草种植的好处,引导农户和养殖场自发扩大牧草种植;另一方面,效仿国际上养牛先进国的做法,对优质牧草的种植、饲喂给予一定的补贴,尤其是对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苜蓿和青贮的大草场。

优化牧草种植结构,主要是从种植品种、种植地域、种植方式三方面来考虑。种植品种的选择,主要根据草畜集合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牧草种类和品种,目前发现朔州市适合种植苜蓿、燕麦和青贮玉米,应根据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适实”安排三大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地域的选择,即按照适地适草的原则决策种植,一般是川区适合种植青贮玉米,水肥条件好的良田适合种植苜蓿[5],山坡区适合燕麦草种植;种植方式的选择即统筹开发利用人工种草、天然草场、退耕还草3种方式。

加强牧草种植技术推广,即从牧草的种、收、贮环节入手加强技术示范推广等活动,普及推广优质牧草栽培、良繁、加工、贮藏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构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加大现代草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牧草种植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收割机械化和经营产业化。

4.3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得到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如分析化验、品种繁育、技术研发、疫情防控、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另一方面可以为科研院所提供研发、实践和实习基地,进而招揽更多优秀的科研院所毕业生来工作,达到引进人才的目的。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除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还要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建立完善成熟的奶牛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和牧草种植推广体系,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奶牛养殖、牧草种植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在普遍提高所有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同时,培养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人员和牧草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体系内专业技术人员经常下基层开展技术示范推广等活动,普及推广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的先进技术。

猜你喜欢
朔州朔州市鲜奶
生鲜奶更健康吗?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援助鲜奶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生鲜奶更有营养?
陶木子问:喝生鲜奶更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