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兆青
[摘要]学生评价改革是促进学生学习与思维发展的一大关键,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本文從隐性分层评价的研究背景、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及理论构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隐性分层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隐性分层评价的“隐性”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心理需要,“分层”则充分发挥了评价的“针对性”作用,有效促进了基于学生差异的教与学。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生评价;核心素养;隐性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9-0117-02
Hidden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Student Evaluation Reform Based on Core Literacy
(Zhou Enlai RedArmy Primary School,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YIN Zhaoqing
[Abstract] Student evaluation reform is a key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ming and thinking, and an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essential conno-t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implicit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and believes that "hidden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is a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ore literacy. The "hidden" of implicit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meets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senior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evaluation. "Layered" fully exerts the "targeted" role of evaluation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eaching and leaming based on student differences.
[Keywords] Mathematics leaming; Student evaluation;Core literacy;lmplicit stratified evaluation
教学和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应当成为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与落脚点。
一、隐性分层评价的研究背景
(一)数学学习中学生评价功能的错位与缺失
评价长期处于重“评定”而轻“评价”,也就重“结果”而轻“结果”的低水平状态。评价的功能已经错位成一种对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已经严重缺失。反思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传统评价,是“一刀切”式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已经错位成评定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或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标准。
(二)数学学习评价中隐性与分层的需要
评价,应当赋予教育以意义,赋予生命以目的。评价应当是人性化的,能够赋予生命以目的与意义的。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显得异常明显,因而有分层评价的必要,同时应考虑到隐性评价,而隐性分层评价相比显性分层评价而言,教师在暗中进行,有效地避免因显性分层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尊重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可以看出隐性与分层是当前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需要。
二、隐性分层评价的本质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要弱化学生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学生评价的发展功能,要求在评价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隐性分层评价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实际差异,评价的基本功能得到发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变革=隐性分层评价是相对于显性分层评价而言的,显性分层评价虽然承认和尊重学生间实际差异,用不同的标准去评判和考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因显性分层容易给学生带来不良心理影响,产生“标签”效应,导致优等生骄傲自满,学困生自卑感增强,学习榜样的缺失等不良因素,而隐性分层评价既保留显性分层的优势,又可以克服显性分层评价的不利因素。本文中隐性分层评价主要是指:以承认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实际差异为前提,在隐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差别的评价方式,评价时充分关注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变化,对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合情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评价,最终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符合他们自己发展的最优化路径的一种评价模式。
三、隐性分层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隐性分层评价的“隐性”符合学生心理需要
隐性分层评价是基于隐性分层教学活动而展开的,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评价要求的“隐性”分层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提高,评价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评价形式的“隐性”分层,最大程度避免学生间的标签效应,各层次学生在学习取得进步后转化到上一层次也是隐性的,评价标准随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信及成绩等因素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都是隐性的。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学习态度、学习H信等学生基本素养在隐性分层评价作用下不断获得提升。
(二)隐性分层评价的“分层”发挥评价的“针对性”作用
隐性分层评价是以承认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为前提,其“隐性分层”既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又避免显性分层不利因素,评价的“针对性”比传统评价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隐性分层评价促进了基于学生差异的教与学
隐性分层评价是以承认和尊重学生间差异为前提而展开的,它在常规班集体教学中能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需要,以人为本,符合因材施教原则。隐性分层评价是隐性分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及时有效的分层评价是照顾学生差异的重要方式,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隐性分层评价的理论建构
(一)评价主体的分层与分组
为了在隐性分层评价研究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教师暗地里按照学生的数学平时测试分数、数学学习态度兴趣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分层是隐性的,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即可;也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以后学习情况可以随时调整。为了便于开展小组学习和评价,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学生目的是否清晰等进行异质分组,保证隐性分层评价的有效实施。
(二)评价内容的隐性分层
教学过程中对各层学生评价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凸显人文关怀,要肯定进步,给予正面鼓励,又要指出不足,教育他们朝更高的目标迈进。对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行为、态度及各种表现等都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顺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理论上讲学生数学作业应当至少分为两个层次: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对待学困生主要看作业态度,其次看正确率,中等生既要看态度又要看正确率,优等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个层次学生只要基础作业达标都可以做拓展性作业。教师区别的评价学生作业情况,并及时提出意见。
(三)评价方式的隐性分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和思考是不同的,教师在评价方式要隐性分层。对学困生应以学生自己过去的学习成绩作为参照,多进行纵向评价,这样学生容易从与自己过去的比较中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对中等生和优等生可采取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数学兴趣、态度、学习自信、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在评价方式上要采用教师口头语言评价、书面语言评价相结合方式。學生评价改革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隐性分层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变革,其成败意义非同寻常。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中开展隐性分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让评价来引领与激励学生,给予学生正面鼓励,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对于学生评价的生态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13).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