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寰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制度的有效推行,物理教学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人本理念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为其展开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这是在学生个体差异性基础上,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班级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采用分层教学法,正是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制度的需求,更能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物理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本文中,笔者具体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实践
前言
步入初中阶段,学生们首次开始接触物理学习。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好物理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中学生思维差异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物理学习中,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率往往会更快。为了兼顾班级学生的统筹发展,教师应该合理的采取教学方式展开教育内容。分层教学法正是基于个体差异性下所诞生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现有知识学平和潜在能力,为学生展开分组教学,区别对待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综合教学效率,促进班内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育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和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进行物理教学分层。初中物理学习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教师需要完成基本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掌握教学内容。然而,鉴于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出发,分层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對知识点难度进行划分,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教学知识点。
例如,在中学物理北师大教材“形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班内学生认知情况分层制定教学内容。对于班级内的后进生,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摄氏温度计的计量方式和使用方法,以及课程教材中基本的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熔化和凝固等知识点。对于班级内的中等生,教师对其的要求应该更高,不仅是基本知识点,还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到物态转化之间的规律,要引导学生记忆背诵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对于班级内的优等生,教师的要求应该更高,要引导学生又意识到探究物质转化的原因,以及影响物质转化的因素等,鼓励优等生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在课外对物理知识点的延伸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作业布置分层
课后练习时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进行分层作业布置,太难和太简单的作业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进步发展。物理教学不应该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要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从作业的角度下功夫,让后进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基本知识点的学习,让优等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形成良好的解体思路和学习习惯,才能促进班级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例如,在中学物理北师大教材“运动和静止”的教学过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课后练习,对于后进生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知识点巩固加深理解的题目“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上,树木风驰电掣向后移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些对象中,谁是在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让学生更易解答,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优等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延伸类的题目“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是向北运动的,乙说是向南运动的,丙说是静止的。请举例说明”,从答题形式上提高难度,同时给予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发展,提升其物理探究能力。
三、评价考核分层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学缺少评价,考核方式单一,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接受的都是统一考核,而未能接受到分层评价。虽然,中考中学生所完成的试题都是一样的,但平时的小测验中,如果还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方式,则不利于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发展。长久下来,只会出现优等生更优,后进生更后的现象。因此,对评价考核进行分层就是有必要的,相比于优等生而言,后进生的评价考核方式应该更为简单些,主要以基础试题为主,一来是为了给后进生一些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和鼓励,二来则是给优等生一些压力,避免其产生盲目自大的心理。同时,对于同等的题目,后进生答对可以比优等生多获取1分,从而提升后进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结论
鉴于学生个体之间思维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物理教学本身的性质,中学物理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引导班级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对于后进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怀,使其充分的掌握基本知识。对于优等生而言应该为其巩固基本知识,并将教学进行延伸,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物理能力,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昌卫.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8(3):50-78.
[2]林寿兰.分层递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65-66.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