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020-11-13 03:45赵悦好
幸福家庭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有效性

赵悦好

国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者。近年来,党和国家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教育改革之中,力求通过教育改革提升教职工队伍素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但不可否认的是,纵然新课程改革始终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小学教学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这一时代背景下,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每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以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推行许久,但教学水平仍未达到目标和要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应试教育依然是教学改革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扎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意识中,但也不乏部分院校并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而仅仅将其作为工作口号,而真正落实仍然困难重重,致使素质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简而言之,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而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需要依托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之下才能与时俱进,完成从意识到行动上的转变,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能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切实推行。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有效补充。但目前很多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不足甚至缺失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家庭从小对孩子比较溺爱,从父母到隔代的亲人都把爱给予了孩子,这难免会造成对孩子过分的宠溺,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缺乏独立性,长此以往孩子难以形成自主学习以及必备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由于家长自身认知水平的不足,导致难以真正了解孩子内心世界,也无法读懂孩子所思所想,有的甚至难以和孩子开展正常的沟通。也有的家长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但由于工作繁忙,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怀,根本无法做到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形成闭环,影响孩子未来的良性发展。

(三)教学管理方式滞后

教学管理方式滞后仍然是不少小学现存的问题之一。缺乏个性化管理手段,根本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毕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基于各自认知、理解程度、学习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如果仅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论是教师备课的教案、讲课的进度、考试的内容等都是统一模板,而非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那么将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本来学习吃力的孩子由于跟不上进度只好自暴自弃,甚至开始自我否定,这对于学生自信心也是极大的伤害。

(四)师资匮乏

虽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力求借此缩短城乡间的差异,但就目前情况而来,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仍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一方面是教师本身专业知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一线教师与教辅人员的配合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导致学校教学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学校作为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对孩子接受知识、拓宽技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建设情况来看,校级领导单纯将目光停留在校园设施建设,比较重视面子工程,但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完全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此,为了更好实现小学教育有效性,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自由交流空间的创设,通过开放多样化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让全校师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到共同的成长。当然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绝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领导层协同师生一道共同搭建而成,在此期间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与耐心,只有众志成城、稳扎稳打,才能实现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由于我国各地方经济水平、风俗文化等不尽相同,教师素养也存在差异,因而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充分调动起各方教育力量,深挖课程资源,并结合各自学校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己在校园中广泛应用,各类新型电子产品受众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小学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在授课形式上可以结合多媒体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创新绝不是全盘的否定自身,小学教育工作者同样要重视乡土资源的自用,要充分认识到所在地区风俗特色以及乡土文化也同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在小学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文化下获取知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所在的土地。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外因,而如果学生本身不具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内因,只凭教学是无法有效完成知识的受教,因此要借助学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例如通过国旗下讲话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应当以强调快乐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教师不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输出课本教学内容,学生非理解性记录,如此被动的学习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加之小学生本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教师长时间的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就失去积极性,一旦学生将课程定义为枯燥无聊,将很难在转变思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借助新媒体教学,让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传播到学生思维意识当中,带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并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加成就感,让小学生更愿意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四)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要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教学有效性,就需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要不断更新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正所谓正确的思维意识是开展行动的关键,因此要从管理者入手,自上而下逐一转变观念。教师要正确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导者。所有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展,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目的,给予他们充分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最终让学生逐渐脱離对老师、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特点,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巧,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另外,小学教师还应当贴近学生,亲身参与到学生日常学习中,摆脱“教学机器”的固有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不断提升、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使教育更有成效。

综上所述,科技兴国,教育为先,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基础,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学校的成败,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是一条很长的路,这期间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素质教育有效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