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有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做时间的主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小学,幼小衔接的内容尤为重要。只有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才能更好地建立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接下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从时间观念的价值、缺失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详细地描述。
关键词:时间观念;自我管理;大班
一、 良好的时间观念在对于大班幼儿的教育价值
现今许多刚入学的小学生普遍存在拖沓、散漫、不守时、上学迟到等现象,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缺乏时间观念,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是生活在一个自主、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时间概念往往被忽视。例如在区域活动时常常会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还不立即收拾玩具;活动开始时,有的幼儿才想起喝水,没上厕所。很多幼儿边画边说,都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绘画内容,影响接下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时间观念既是儿童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又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幼儿能守时,心智的成熟程度也较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交往能力。
二、 造成幼儿缺乏时间观念原因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导致缺乏时间观念
1. 缺乏时间观念的意识
时间观念,对幼儿来说往往是很模糊的。因为他们并不具备成人的时间紧迫感。幼儿并不清楚尽快做完一件事对自己或者别人有什么好处,没有一定的意识。往往幼儿并不明白这些,导致幼儿并不知道“磨洋工”的坏处。
2. 缺乏自信心
有些幼儿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幼儿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3. 缺乏安全感,更喜欢依赖别人
这类幼儿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待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就会慢吞吞的。例如,幼儿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待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4. 先天个性气质决定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幼儿动作慢,即便是有外界刺激,仍然是行动迟缓,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二)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对时间观念的缺乏
1. 注意力不集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圍很小,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幼儿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2. 兴趣度不够
当遇到喜欢的事情时,当老师说待会儿要出去玩的时候,幼儿会立即收拾完手上的材料。而当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例如午餐中有不喜欢吃的肉丝,为了不吃肉丝,幼儿就开始磨洋工,东张西望起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今天要学跳舞,但是自己却不喜欢,在进行活动前,幼儿就开始情绪低落,做其他事情就是为了能拖就拖。
(三)幼儿的技能发展决定幼儿做事的速度
有时候幼儿的磨蹭不是幼儿故意的,因为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的能力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会出现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不会合理安排好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从而导致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在进行数学、美术等操作活动时,因为,导致在操作时出现了不太会,会出错的现象。
(四)家庭教育是决定幼儿拖沓的最主要因素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会出现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例如幼儿吃饭太慢或者太脏的时候,妈妈立即拿起饭碗说“怎么吃饭那么慢,我来喂你吧!”穿鞋子太慢的时候,妈妈接过手来说:“快点呢,要来不及上学了!”就是因为每当幼儿出现动作很慢的时候,家长们立即就冲上前帮忙,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时间长了以后,幼儿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越来越依赖自己的父母,惰性也越来越强。
三、 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措施和方法
“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因此,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也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开展。
(一)帮助幼儿认识时间,掌握时间的基本特征及价值
引导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有关数的学习。新《纲要》在数学教育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数学教育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逐步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在“认识时钟”的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时钟的外形特征。为了感受时间和事物变化的关系,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动手搭积木、捏橡皮泥,让幼儿感受到一分钟内能做不一样的事情。在过程中,通过讨论自己的亲身感受,幼儿主动了解时间的规律并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时钟、计时器等,通过“一分钟”游戏,巩固幼儿对时间观念认识。
(二)合理制定作息时间,在规定中培养按时做事的习惯
幼儿能按时完成任务是在掌握时间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观念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让幼儿得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时钟,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属于自己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每个时间段所要做的事情。例如:8:00上学;9:00吃点心……通过日常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让幼儿掌握自己的作息时间,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及时引导幼儿,并通过鼓励的方式,巩固幼儿养成好习惯。每个环节转换时,让小朋友看看几点钟,一周下来幼儿就清楚早操、上课、喝牛奶、吃饭、入睡、起床的时间。通过以上这些形式,幼儿不仅兴趣高,而且知识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应用,也培养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三)在鼓励和奖赏中,增强幼儿的兴趣和信心
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能有效地激发积极性。幼儿在过程中,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对自己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时,教师和父母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幼儿,例如“你如果再快点会更出色的!”幼儿受到这些正面的外部刺激、真诚的鼓励,能感受到成人对他都有信心,因此在下次做事时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再快点。当幼儿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还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一个小红星,奖励游戏的时间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知道时间的宝贵,浪费的时间必须弥补回来
除了正面的教育以外,也要让幼儿体会到浪费时间会给自己带来随时,更直接地感受到要珍惜时间。例如幼儿在两个活动期间没有及时上厕所喝水,因此在接下来的活动时,幼儿想上厕所了。老师允许他可以去上厕所,但是必须记录被浪费掉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发现浪费的时间都必须由另外的时间来弥补,因此接下来的游戏时间变短了。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幼儿知道浪费时间对接下来的活动影响很大。因此当幼儿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
(五)在竞赛游戏中由被动变成主动,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
通过生动有趣的竞赛性质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经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幼儿喜欢参加各种比赛,并在比赛过程中,建立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些随机的比赛,幼儿通过介绍和讨论,了解速度快的好方法,并相互学习。幼儿在一次次的游戏比赛中,不但掌握了生活技能,增强了信心。教师在活动室寝室内安装了钟表,幼儿随时看钟表,在比赛中为自己计时。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轻松认识了钟表,而且帮助幼儿掌握时间观念,养成按时高效有序的良好习惯。
(六)家园共育,榜样作用建立时间观念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在较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培养起来的,因此家庭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重要一环。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与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做家长必须重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表率和榜样。
首先家长要成为幼儿的榜样,做事麻利,使幼儿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得以熏陶。掌握生活中节约时间的好办法。在家中也可以开展有趣的竞赛,父母和孩子一起穿衣服比赛,看谁穿得快,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穿衣服或收拾玩具等一些事情做得比以前快,家长进行记录,可以通过奖励幼儿看动画片或是陪着出去玩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幼儿体会到,迅速完成一件事情,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在过程中,还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四、 总结
通过以上的策略,相信大班幼儿的时间观念会有明显的提高。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后,进入小学后,幼儿就会知道要及时完成作业,做事情不偷懒、不磨洋工。就因为教育不是“短命教育”,而是一种持续不斷,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必须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8.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7-329.
作者简介:
柳丽娜,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天域幼儿园。